第A4版:科技新闻

慈溪农民科学种田促增收

  慈溪市坎墩街道有不少莴笋种植户,今年,他们再也不用为莴笋发病而担忧了。因为农户费文泗创新了“大棚莴笋培育方法”,并通过现场会,把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了其他农户。
  据介绍,受莴笋病害影响,去年坎墩街道多数莴笋种植户的亩产值只有3000元左右。然而,费文泗凭着自己摸索出来的“大棚莴笋培育方法”,亩产值达到1万元,比往年翻了一番。
  其实,慈溪农民农民尝到科技种养甜头的远不止这些。由陈志东发明的“菜瓜嫁接方法”,使菜瓜亩产从2000公斤提高到4500公斤,这项技术现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据不完全统计,坎墩街道去年共引进、创新种养技术近10种,这些新技术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到了25%以上。目前,由坎墩农民引进试种的“博纳”番茄品种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已成为全市大棚番茄主栽品种,“微盐碱土壤红颊草莓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取得突破进展,“红颊”草莓迅速在坎墩推广种植,成为新的高效种植模式。
  为满足农民科技需求,坎墩街道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组织科技人员筛选、申报、实施农业科研项目,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力度,去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次,参加人数350人,开设绿证班1班,培训58人。还成立坎墩惠农瓜果研究所,街道派专业的农技员对农户在种植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
  科技兴农政策惠及当地500多户大棚蔬菜种植户。2010年,坎墩街道新搭建标准蔬菜钢管大棚100亩、标准连栋葡萄大棚350亩、连栋蔬菜大棚80亩,并新增四灶浦拓宽工程撤拆棚100亩,大棚总设施面积达到了3500亩,农民增收“根据地”不断稳固。 (凯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