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药品网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中药材出口额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中药出口额19.44亿美元,同比增长22.78%。
中药材身价再起涨势
中药材出口增长的同时,国内中药材的价格一路高涨。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蒋华阳指出,中药材价格在年前有少许回落,但自2011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导致部分中药材产量下降,受此因素影响,一些中药材如丹参、白术等的价格再起涨势。
据报道,全国市场上537种常用中药材中,价格上涨的中药材占比达84%,涨幅在5%—180%不等。价格上涨带动了中药材饮片出口增长了25.9%。
冲关欧盟并非易事
中药产品出口加快的同时,我国中药产业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当其冲的是进军欧盟市场的攻坚战。
3月底,国内中药企业即将面临欧盟禁销大限。此前,为打通欧盟市场,国家相关部门在全国挑选了兰州佛慈、同仁堂、广州奇星三家中药企业的10个中药品种在欧盟注册。但行业人士对于10种药品能否在大限前注册成功并不看好。
据了解,我国中药制品出口在欧盟一直受到制约。2004年欧盟颁布《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允许中国草药产品销售7年,到2011年3月31日截止。在此期间,欧盟允许中药采用传统草药简化申请的途径来获取药品的合法地位。
如今,中药在欧盟市场的禁销大限将至。据了解,要在欧盟进行注册的企业必须在国内有30年用药经验,在欧盟有15年用药经验,此外欧盟对药品的定量定性均有严格标准。此前,为应对紧迫形势,我国挑选了兰州佛慈、同仁堂、广州奇星三家制药企业的10种药品,于去年12月初在欧盟申请注册,希望借此机会打通欧盟市场。
据了解,目前兰州佛慈的“浓缩当归丸“在欧盟传统草药注册申请已进入冲刺阶段,上月初已正式向瑞典国家药品管理局提交注册申请。2月15日,广州奇星药业国际贸易经理袁科伦表示,由于欧盟对产品有严格的定量定性标准,所以公司主要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他问题基本应该不大”。他透露,目前该公司与英国合作伙伴开展的技术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
3月底就是“生死”大限,业内普遍认为,国内药企无法在这之前完成注册。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也表示,目前来看,3家企业的10种药品4月之前在欧盟完成注册的可能性并不大。
据了解,目前我国中药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郭凡礼分析,即使3月底这3家企业没有完成注册,实际上对于中药出口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如果国内的中成药能够在欧盟成功注册,那么,打入整个欧美市场就会更加容易,这也是药企所普遍看重的。 (李亚蝉)
链 接
据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有关人士介绍,2010年浙江省中药材出口量大幅上升,1-10月中药材出口额达3218万美元,同比上年增长34.23%。主要出口产品为杭白菊、白术、灵芝、前胡等。主要出口市场在亚洲,其中以香港、日本、台湾为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对我省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的需求量也将快速增长。但目前浙江中药材出口欧盟数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