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农资打假,浙江经验受肯定

保驾春备耕,今年突出五重点

  •   日前,临安市农业部门组织当地种子公司来到该市高虹镇,为农民朋友带去 500多公斤优质高山蔬菜、水稻和旱杂粮种子,村民们争相购买,现场十分火爆。图为村民们抢购到需要的种子后笑开了怀。
      洪艳 摄
      本报讯 (记者 程益新)这些天,奉化市农资有限公司大桥营业部经常被前来购买农膜、种子、化肥的农民朋友挤得水泄不通。“这里卖的农资都是经过农业部门认证的,我们用起来放心。”村民赵秋生告诉记者,这个营业部上月刚被授予市“农资放心店”称号,他们相信这里的农资进货渠道正宗,价格也实在。
      春耕在即,眼下正值农资购买高峰期,为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丰收和农民持续增收,2月24日,2011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农资打假先进省,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在浙江分会场作了典型发言。
      近年来,我省农业部门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思路,强化农资源头监管,推行农资诚信企业创建,全省共认定放心农资店1949家,其中省级诚信农资示范企业120家;从去年开始,着手建立农资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的监管体系,联通农资产销、监管、使用三方,实现监管服务全程信息化;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培育发展农资连锁经营,规范连锁和集中配送;争取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在全国率先实行农药经营许可,提高农药经营的准入门槛,促进农药监管到位。
      据介绍,去年我省还采取日常巡查与暗访检查、质量抽检与案件查处、专案侦查与事故调处相结合等方式,抽检农资4300批次,出动执法人员5.6万人次,查获假劣农资1060余吨、违法案件1568起,为农民挽回损失7000余万元。
      据了解,为保证春备耕生产的顺利开展,今年我省农业部门在农资打假工作上将及早部署、迅速行动,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暗访检查,以专案组形式侦破大要案;加大农资抽检力度和违法经营查处力度,既保护优质农资,又处理劣质产品,既保护守法经营,又惩治违法企业,保障农资市场良好的经营环境;开通农资监管与服务系统平台,组织制定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身份证和产品代码管理规范,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牵线农资企业与“两区”生产主体,签订农资经营使用协议,确保科学使用有保障、质量责任可追溯;广泛开展农资安全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农资水平,维护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