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七旬夫妇建“绿色银行”

  2月9日,笔者在武义县泉溪镇江山村黄泥岗自然村的洋塘山上,看到一对老夫妇正在种植毛竹。“年初二就在山上种竹了。”“他俩完全可以在家享清福的,还开山造林图什么?”“听说今年已投入近3万元,还不如留给子孙花!”一旁的村民不解地说。
  据了解,老汉名叫朱岳兴,今年75岁,其妻陈淑女也已近70岁。夫妇俩有6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均已成家立业,有的还办有家庭工厂,生活条件都不错,对老两口也极为孝顺。按理说,老两口可以安安心心地颐养天年了,但他们却不辞辛劳,开发了百亩荒山,种上毛竹、水果和花卉苗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家共有9口人,当时实行山林责任制,全家共分得自留山和责任山100余亩,由于土地贫瘠,只有部分山上长有稀疏又低矮的马尾松,其他都是荒山。因忙于养儿育女,只顾在田里劳作,没时间上山打理,这些山就一直荒着。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儿子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6个女儿都出嫁了。我们觉得太清闲了,心想:‘这些山长期荒芜实在可惜,不如趁夫妻俩身体还硬朗将这些山改造一下,为绿化造林尽一份绵薄之力,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当笔者把村民的不解告诉朱岳兴时,老人家用淳朴的话语作了回答。
  1999年冬开始,朱岳兴与老伴起早摸黑,每天扛着锄头修路、整地、栽竹、种树,常年往来于田间和山上。当时的荒山土地贫瘠,兔子不出没,野鸡不光顾,一些村民都劝阻老汉“不要白费劲了,松树都长不大的地方怎么还能种毛竹?”“到时候白忙活一场,不如在家养老。”当时,朱岳兴在荒山上种植毛竹的事成为村民议论的焦点,大家认为这老汉脑子出了问题,放着舒坦的日子不过,却要到荒山上受罪。
  可朱岳兴与老伴顾不上这些。经过夫妻俩几年的精心管理,首批种的10多亩毛竹郁闭成林,并小有收成,夫妻俩信心倍增。从2007年起,每年正月,老汉都动员回家拜年的儿女们上山种竹,儿女们也很支持,纷纷响应。仅今年春节以来,全家已种下毛竹10余亩。目前共种了50多亩毛竹林和10多亩水果及花卉苗木。“去年毛竹和笋的收入有3万多元,我把其中一部分用于修路,一部分用于开垦荒山。近段时间还要再种10多亩,计划再用一两年时间,将全部荒山种上毛竹和果树。”朱岳兴一边栽竹一边信心满满地说,“过不了几年,我就能给子女攒下一家‘绿色银行’。”(舒清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