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

  本报讯 (记者 陈鎏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1月29日正式公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关注水利建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新亮点?我国水利建设将出台哪些新举措?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又将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日前,记者邀请有关专家对该文件进行了解读。
水利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近年来特别是去年频繁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灾害,充分反映了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突出问题。”省水利厅相关专家表示,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已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要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首先要夯实农田水利这个基础。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也是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水利政策亮点频现
  据介绍,本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特别是在强化水利投入、管理和改革等方面有很多新亮点和新突破。
  在水利投入机制方面,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在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一号文件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同时为守住“三条红线”,一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刚性要求和硬措施,如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把水资源管理纳入县级以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体系等。
  一号文件还重点强调了包括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水价改革等4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提出要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稳步推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等举措。
农田水利建设是重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尤其是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应将土地出让金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根据最近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据,2010年,中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这就意味着如果2011年延续这一数字,那当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土地出让收入将达到2700亿元,这将大大缓解我国水利建设资金的供求矛盾。
  一号文件指出,2011年作为建设启动之年,我国将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完成30处以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启动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发展有效灌溉面积80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搞好农村河道清淤疏浚及水环境整治,实现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60万千瓦。要通过5到10年时间的建设,初步建立现代水利工程设施体系,水利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的能力大幅提升,水利保障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的作用更加凸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现代化美好蓝图将变为现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