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健康养生

远离狂犬病

慎玩猫狗 要防止被抓被咬伤

  •   编者按  前不久,广东清远一名7岁男孩扑朔迷离的死因备受各方关注,最初怀疑食用小龙虾所致,后经广东省疾控中心调查发现,男孩在两个月前曾被流浪小猫抓破手部皮肤,死亡前几天曾出现过怕水、惊恐等行为,真正令其死亡的凶手是让人闻之色变的狂犬病。
      如今猫狗随处可见,喜欢饲养小动物的人也不在少数,在感叹这个年幼生命的无辜离世时,我们该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远离狂犬病
    慎玩猫狗 要防止被抓被咬伤
    7岁男孩死于狂犬病
      今年7岁的清远小男孩罗雄1月10在南方医院经抢救不治身亡,医院给出的诊断是“横纹肌溶解症”。致病的罪魁祸首一度被高度怀疑为小龙虾,这起广东首例疑似小龙虾中毒致死病例备受关注。
      1月6日,罗雄在没有明显的诱因下,忽然觉得右上肢疼痛,逐渐波及背部至全身。父母马上带他到当地医院就诊,医院按照“感冒”给予治疗。但吃药后罗雄的病更严重了,到7日开始反复呕吐,且在遇到水或者被吹到风后特别躁动,有时还会惊跳。8日凌晨,父母看到儿子出现精神欠佳,反应也变得迟钝,赶紧把儿子送到南方医院治疗。医生给罗雄做入院检查,发现他神志模糊,同时表现躁狂。当医生触碰他或遇到风吹时,罗雄都会惊跳及躁动。当晚,罗雄大量呕吐黄褐色泡沫样的液体,血压骤降,心功能严重下降,还出现了肾功能不全。医院马上进行抢救。至9日上午,罗雄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尿量下降,提示肾功能受损。医院紧急为罗雄开通绿色通道,尝试了血浆置换的办法,又用上呼吸机辅助呼吸,但轮番努力没有挽回罗雄的小生命。10日早上6:30,罗雄心率骤停,抢救30分钟后,宣告死亡。
      但广东省疾控中心派调查小组到医院现场调查后,惊愕地发现罗雄生前并没有吃过真正的小龙虾,只是吃了一包印着“小龙虾”字样的塑料包装小食品。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进行会诊,最终结论是:狂犬病才是夺去罗雄生命的元凶,而横纹肌溶解是狂犬病的病理表现之一。专家表示,罗雄生前2个月曾被野猫抓伤出血,临床表现有恐水、怕风、惊跳和肌肉抽搐,这些都是狂犬病的典型表现。更重要的是,罗雄的脑脊液检验报告中狂犬病毒核酸检测呈现阳性,这是诊断狂犬病的标准。
    猫也传染狂犬病
      狂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影响人体中枢神经的急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或伤口被含有狂犬病毒的唾液直接污染而感染,发病后表现为烦躁、怕风、
      恐水、畏光、痉挛抽搐,尤以恐
      水最为典型。随着寒假和春
      节的来临,人们走亲访友
      也开始频繁起来,不免增
      加了与动物接触的机会。
      尤其是猫狗这类性格温
      顺、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动物,更加受到孩子的喜爱。疾控专家提醒,猫、宠物鼠、猪、牛、马、狐狸或蝙蝠等都有可能传播狂犬病,日常生活中被这些动物咬伤千万不可大意,一定要及时处理并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
      需要提醒的是,一些人认为动物感染了狂犬病都会有极度兴奋、狂燥、流涎的表现,想以此来判断动物有没有感染狂犬病,实际上并不靠谱。专家称,有些动物是狂犬病不明显发病的宿主,那些看上去健康的狗、猫和其他动物可能已经感染病毒并具有传染性,因此也要小心警惕。
    没被咬只被抓伤也会“中招”
      也有人会问,患狂犬病死亡的男孩在两个月前曾被猫抓伤,既然狂犬病病毒在唾液中,那为何抓伤也会感染病毒呢?难道动物全身的皮毛也有病毒会传染吗?
      对此,疾控专家解释,动物如果感染了狂犬病,其唾液、脑脊液、脑细胞中的病毒量最多,皮毛上并没有病毒,但由于动物们往往会用爪子抓挠面部,其流出的唾液可沾染到爪上,而且病毒在体表可存活24小时,当它们抓伤人之后,病毒会沿着破损的伤口进入人体。
      人被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或经黏膜感染均可引起狂犬病,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皮肤黏膜有破损,被动物舔过也可能被传染。
    80%的人“中招”后三个月内发病
      王女士在30多年前被狗咬伤过屁股,当时没有打狂犬病疫苗,听说狂犬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十年,她一直对此有些担心,每次听说狂犬病致死的病例,就会勾起她的这块“心病”。这次她看到清远男孩因被猫抓伤而患狂犬病死亡的报道后,便向疾控中心咨询。对此,疾控专家称,王女士不必太过担心,因为“80%的狂犬病都是在被抓伤或咬伤后的三个月以内发作”。例如这个7岁男孩,被抓伤后两个月就发病了。另外20%的人往往是在3个月以后发病,最长的潜伏期一般是10年。王女士被咬伤已经是30年前了,因此不必担心。
      为何发病时间有差别呢?专家称,发病的时间与患者被咬伤的轻重程度、受伤部位等都有关系。咬伤越深,受伤部位越接近头面部就可能越早发病。因为狂犬病毒进入人体传入神经,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因此头、颈部、上肢等处咬伤和创口面积大而深者发病机率较高。
    一旦发病100%死亡
      被猫狗抓伤或咬伤,并不一定会得狂犬病。专家称,这取决于抓咬伤你的动物是否感染了狂犬病毒,伤口的部位和深度,病毒有多少进入了你的体内。有文献报道:人被犬咬伤后狂犬病的发生率为15%-20%。即使如此,可一旦发病,则回天乏术。据悉,全世界成功救活的狂犬病发病的病人不超过3例。一发病,死亡率几乎是100%。因此,要避免狂犬病发生,还得从预防开始。专家提醒,当猫、狗等动物感到害怕、疼痛、受惊时,它们就会抓、咬,这个时候人们应远离它们。尤其是小孩子,父母应教导孩子,不要拽猫、狗的尾巴和耳朵,或是在猫、狗恐惧、痛苦的时候,抱着它不放。
      一旦被动物咬伤,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来自卫生部
      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人们饲养宠物的增多,被猫
      狗咬伤的人也在增加,尤其是狂犬病的死亡人数
      明显增加。
    (本报综合报道)
    专家支招
    ●提前预防
      最好不要与猫、狗亲热接吻,尤其不要招惹那些街头流浪猫、狗,出去游玩,避免被猴子或其他动物抓到咬到。如果非要养宠物,最好提前给宠物打狂犬病疫苗,并要在它们没有感染的情况下打,如果已经感染了注射也起不到预防作用。3个月以上的猫、狗,每年都要注射狂犬病疫苗。注意,人用的疫苗和动物用的疫苗是不同的。对于家养的大型犬一定要圈养、拴养,防止散养咬伤他人。
    ●意外发生时
      万一被猫狗咬伤或抓伤,要立即挤压伤口排去带毒液的污血,但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可用20%的肥皂水或1%的新洁尔灭彻底清洗伤口,然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局部消毒,再及时到正规医院或当地犬伤门诊进行专业的清创处理,并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切不可心存侥幸。
      狂犬疫苗注射原则上是接种越早效果越好。但是,超过24小时注射疫苗,只要在疫苗生效前人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以发挥效用,对暴露已数日或数月而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要争取抢在发病之前让疫苗起作用。
    延伸阅读
    元旦以来金华已有两人死于狂犬病
      笔者1月20日从金华市疾控中心获悉,今年元旦以来该市已有两人死于狂犬病。调查结果发现,这两人都是被自家的狗咬伤,且被咬伤后都没有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两个多月前的一天,42岁的婺城区农民李某在与自家的小狗玩耍时,左手无名指被小狗咬破了一道小伤口。由于伤口不大,加上一直认为自己家的小狗比较干净没有生什么病,李某只是自己用水冲洗了一下伤口,没有及时到当地犬伤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之后,李某似乎并没有感到身体有什么不适,于是几乎快要忘记了手指被小狗咬伤一事。1月10日,李某忽然出现了发烧、畏光等症状,之后病情越来越严重。尽管医生进行及时抢救,但由于此时狂犬病已经发作,医生也无回天之力。1月15日,在被家中的小狗咬伤两个半月后,李某因狂犬病发作而死亡。
      就在李某死亡的两天前,兰溪市一名42岁的男子也因为狂犬病发作而死亡。据了解,这名男子也是被家中的狗咬伤的,被咬后既没有作专业的清创处理,也没有及时到当地犬伤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
      另悉,2010年,金华市共有3人死于狂犬病,都是被自家中的狗咬伤而没有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的。 (何百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