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农机化

2010年,浙江农机交出漂亮答卷

  •   通讯员 李鹏 本报记者 俞廷尚
      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省农机系统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实施各项农机化扶持政策,不断创新发展机制,加强农机安全和质量监管,全年促农增收11.5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致富增收,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助力“两区”,示范区创建更深入
      这一年,我省始终把创建农机化示范区作为新时期推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主动融入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扶持发展义乌市和台州路桥区等2个全国农机化示范区以及杭州萧山区、平湖、东阳、瑞安等4个省级农机化示范区,提升示范区的机械化、设施化、装备化水平,使创建单位的农机化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在服务“两区”建设的过程中,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依托农机化促进工程和农业(农机)科技项目,围绕提升农业主导产业设施装备水平,集中力量创建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突出主导产业的农机化示范镇(乡、街道),全年共建设农机化示范镇(乡、街道)32个、示范村(基地)298个。农机化示范区的建设,有力促进了各类先进技术的集成配套应用,助推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为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服务产业,机械化水平节节高
      这一年,我省在稳固提高粮油生产排灌、耕作、植保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的同时,大力推进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年预计实现粮食生产耕种收机械化作业面积3050万亩,粮食生产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61%。
      为提高粮油生产重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我省实行多项扶持政策,推动水稻机插、机烘、油菜机收等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2010年新增插秧机2531台,新建工厂化育秧中心228个,推广水稻机插面积192.93万亩,较上年增长64.78%。我省还加大对粮食烘干机械发展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粮食收储企业购置粮食烘干机械,鼓励开展有偿烘干服务。全年新增粮食烘干机械785台(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配套建设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168个,新增粮食烘干能力45.2万吨。在油菜机械化收获方面,加强新机具选型、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集成应用,新增油菜收获机械164台,建立机收示范点345个,涉及农户3.2万户。全年推广油菜机收面积16.36万亩,较上年增长25.2%。
    助农增收,社会化服务挑大梁
      这一年,我省继续加快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因地制宜推行“菜单式”、“托管式”、“全程化”等服务,着力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2010年,全省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93家,总数达到861家,完成机械化作业面积637.7万亩,服务农户数达75.96万户,实现经营总收入达6.1亿元。
      为进一步规范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我省通过召开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合作社管理服务能力和综合技术水平,有28家农机服务组织被确定为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点。在跨区作业中,全省共投入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3910台,完成跨区机收面积308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总收入2.02亿元。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已经成为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农机服务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还深化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结合实施“阳光工程”,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农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致富领头雁。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84期,新训、轮训各类农机驾驶操作、技术推广及维修人员近13万人次。
      各地还不断创新农机服务主体,拓宽农机服务范围,提升农机服务质量,平湖成立的省内首家农机4S店和慈溪成立的首家农机平价超市,成为当年农机服务领域的闪光点。
    优化环境,安全生产有保障
      这一年,全省各地农机管理部门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抓手,以深化开展农机行业“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着力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环境。
      各地积极推进“平安农机”建设,创建完成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4个、示范镇(乡、街道)45个、各级“平安农机”示范村326个。大力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共实施农机执法行动27736起,查处上道路拖拉机违法违规行为2.3万台(次),排查治理农机隐患单位近5.2万家(处),整改率达99.4%。
      此外,全省还新建了3家县级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使全省警务联络室达到76家。新增农机产品投诉机构6家,全省农机消费者维权监督站总数达60家,处理投诉15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5万元。开展农机安全教育培训480期共2.3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7.36万份。据统计,全年农机事故数量及死亡人数均比上年下降13%以上。
    开拓创新,政策扶持更给力
      这一年,我省进一步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体系,扩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和范围,全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51亿元,带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筹资金5.89亿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20.18万台(套)。
      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出台设施农业钢架大棚补贴政策,首次将设施农业钢架大棚列入补助范围,并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14家生产企业的38种产品型号为补贴对象。到目前已有89个主体的104个项目符合钢架大棚补贴立项条件,涉及补贴资金3028万元。
      在农机作业环节补贴的探索中,我省不少县市提高补贴标准,全年落实作业环节补贴资金5800余万元,补贴水稻机插、油菜机收面积145.89万亩(不含宁波市)。在推进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中,以农机化服务中心、农机监理装备以及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为重点,落实省补资金950万元,安排项目实施点35个,总投资达3979万元。此外,我省积极开展拖拉机交强险、《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条例(草案)》等的调研工作,优化发展环境,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