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十一五”,各地林业争相出彩

  编者按:
“十一五”期间,全省林业建设取得六大新进展:确定了林业发展新目标,加快推进“森林浙江”建设;掀起了植树造林新高潮,全省森林覆盖率净增1.66%;推动了林业产业新发展,预计2010年全省林业行业总产值可达1700亿元;取得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进展;实现了森林生态效益新提高;促进了林农收入新增加。在这5年里,各地林业部门争相出招,总结推广了一批新经验、新典型。
鄞州:绿色碳基金成热门话题
  眼下,“森林鄞州”、“绿色碳基金”已成为宁波市鄞州区最流行、最热门的话题。这是该区认真落实各项林业政策,全面建设“森林鄞州”的结果。
  自2010年起,该区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森林鄞州”建设的补助和奖励,同时要求各镇(乡、街道)配套投入资金1亿元,发动全社会力量以共建、捐建、冠名、碳汇林等多种形式投入1亿元,每年合计投入3亿元以上,连续5年确保投入15亿元,形成全区共建“森林鄞州”的良好局面。
  该区采用公开征集、积极劝募的方式,高标准创建绿色碳基金鄞州专项。目前,全区已征集发起单位(捐款超过50万元)77家,500多家单位、1万多人捐款加入了鄞州专项,共募集资金7600万元。
  开展森林经营,也是建设“森林鄞州”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全区已完成中幼林抚育2万亩,利用次生小料等林业剩余物1.8万多吨,创产值500余万元,并逐年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
  该区还注重做大做强种苗花卉产业,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占地200亩年产苗能力1000万株的森源容器育苗中心,建成面积920亩的区级中心示范苗圃,建成面积120亩的茶苗、果树、花卉种质资源圃;着力打响种苗品牌;重抓樱花、桂花两大基地建设,现已形成以龙观乡为中心的1万亩四季桂产业基地,年产值1500万元,以章水镇为中心的1.2万亩樱花产业基地,年产值4000万元,初步确立了国内樱花、桂花产业中心的地位。
湖州:探索林业发展新模式
  过去5年中,湖州市突出重点,注重创新,努力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业发展新模式。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曾对湖州现代林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在完成主体改革的基础上,湖州市持续推进配套改革,激发林业发展活力。各县区都成立了集林权管理、林权交易、资产评估为一体的森林资源交易平台。全市林地流转面积63.1万亩,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13亿元。
  在强化林业生态建设,拓展林业发展空间方面,湖州市大力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单位等创建活动,结合安吉“美丽乡村”、长兴“魅力乡村”、德清“和美家园”等建设,推进国土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探索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新途径、新机制、新方法,引进了朱鹮、大熊猫、扬子鳄、梅花鹿等众多珍稀野生动物。
  湖州市还着力建设现代林业园区,提升竹木块状经济,发展森林旅游业和野生动物产业,积极培育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安吉竹博园、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等景点,吸引了大批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的游客;以龟类、蛇类、鳄鱼和珍稀濒危动物为主体的野生动物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诸暨:精心打造现代林业园区
“十一五”以来,诸暨市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现代林业园区,累计投资上亿元资金,先后建成了两个万亩香榧示范园和三个千亩竹子示范园区,有力地扩大了林业产业规模。
  在园区的规划设计中,诸暨市一方面突出区位优势,增加香榧主产区和竹子重点乡镇的园区分布;另一方面突出技术优势,立足科技兴林,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凸现林业园区的集聚示范效应。
  实行三产协调发展,是诸暨市建设林业园区的一个重要方面。该市依托园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充分挖掘休闲服务业的发展潜力,通过园区配套建设,打造形式多样的森林休闲旅游服务业,发展高效园区经济。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诸暨市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多元化的融资模式,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万元扶持香榧产业发展、200万元用于竹子园区建设、150万元用于林业特色村建设。在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冠军集团、天珍香榧、美林园艺等一大批林业企业积极投入资金开展园区建设。
建德:创建全省最大珍贵树种繁育中心
  建德市制订了发展珍贵树种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创建首个省级珍贵树种示范市和全国珍贵树种发展示范市的目标,明确到2011年,建设珍贵树种基地2万亩,城乡及通道绿化发展珍贵树木8万株,建成用材型珍贵树种示范基地10个、示范村60个。建德将成为全省最大的珍贵树种繁育中心。
  建德市珍贵树种发展按山区、村庄、城区(集镇)和通道分别明确发展重点。其中,山区突出区域发展的重点。国有林区以发展浙江楠、闽楠、南方红豆杉等珍贵树种为主;西北部山区以种植柏木、山核桃、榉树等珍贵树种为主;中、南部山区以发展薄壳山核桃、银杏、香椿等果、蔬、材复合型珍贵树种为主;东部山区以发展榧树、红豆杉等珍贵树种为主。村庄绿化突出复合型的重点。重点发展薄壳山核桃、银杏、榧树、香椿等果、蔬、材复合型珍贵树种。同时,充分做好结合文章,把农村星级社区创建、园林绿化村创建、古村落保护、农(林)业休闲观光园区建设与珍贵树种发展结合起来。城区、集镇、通道绿化突出观赏与材用的重点。主要以银杏、楠木、香樟、金钱松等具有观赏性兼有材用性的珍贵树种作为先导树种,结合山地林相改造、公园小区改建等项目有序发展。确定楠木、香榧、薄壳山核桃、银杏、香樟、红豆杉等6个珍贵树种为建德市的主推树种。
江山:“1+6”,推动产业转型
“十一五”期间,江山市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由以森林资源利用为主的传统单一森林工业,逐步转变为以木业加工为主导,毛竹、油茶、种苗花卉、干鲜果、用材林、森林旅游等六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全市林业产业连续5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0年产值有望突破百亿元大关。
  针对省内林业资源短缺的现状,江山市把实现产业“零资源”发展作为核心定位,不断扩大资源集聚半径,从原先的闽、赣地区为主,扩展到广西、云南、贵州、安徽等地,甚至俄罗斯等国,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了以原木为主到初加工、深加工、综合加工一体化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江山市以“1+6”为根本,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大培育力度,推动干鲜果、油茶等林业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全市现有干鲜果产业面积7万亩,2009年实现产值1.5亿元;竹产业和油茶年产值达到2亿元;现有苗木花卉产业面积1.5万亩左右,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森林旅游产业方兴未艾,近年来全市接待游客量及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接近15%左右。
龙泉:杉木良种产生效益12亿元
  近年来,龙泉市充分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依靠科技,加强林木良种选育和基地建设,走出了一条科研、生产与推广相结合的林木良性发展之路。全市累计生产杉木良种3万多公斤,可造林150万亩,按现市场价算,可为社会增加经济效益12亿元,相当于基地总投资的177倍。
  龙泉市通过补助用良种生产苗木、向林农免费赠送良种苗木等惠农政策,扶持林木良种发展。近三年,全市共生产珍贵树种和良种容器苗600多万株。
  为引导林农正确、合理地使用良种,龙泉市在9个乡镇建立了45个林业科技示范点,面积3320多亩;建成红豆杉等珍贵树种示范基地1万多亩,面积为全省最大。在示范带动下,目前该市绿化造林杉木良种苗木使用率达100%。
  龙泉市在巩固提升原有良种基地的同时,结合造林树种结构调整和全国城市绿化的需求,着力强化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和生态保障型林木良种的资源收集和品种选育工作。该市先后收集了红豆杉、毛红椿、百乐树等65个乡土树种,收集并保存了浙江、福建、江西等六省的杉木、南方红豆杉、木荷等优良种质资源,建成种质资源收集区185亩,为种质创新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