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浙江东方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一批50公斤、货值3175美元的茶浓缩汁顺利出口韩国。据绍兴检验检疫局介绍,作为茶叶深加工产品,这批出口价格达每公斤60美元的茶浓缩汁在绍兴地区属首次出口。此前,该企业生产的茶多酚也顺利打入了国际高端市场。茶多酚被业界称为“软黄金”,出口价格每公斤500元以上。“在国内,茶叶深加工产品仅以6%的茶叶资源创造了茶叶产业近三分之一的产值,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绍兴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说,茶浓缩汁、茶多酚等都是茶叶经过深加工而成,其身价提高了10倍以上。
绍兴是我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基地,出口总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据了解,该市目前有出口茶叶企业20多家,2009年出口茶叶总量超过9万吨。但一直以来,绍兴市的出口茶叶大多为眉茶、珠茶等大宗绿茶,附加值高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出口少之又少,所以,尽管出口总量不断增长,但利润却不高。
经历过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绍兴的茶叶出口结构出现了可喜的变化。“眉茶、珠茶等传统绿茶的出口比例有所下降,而花茶、袋装茶、非茶类替代品以及茶叶深加工产品等附加值较高的茶叶制品的比例正在提高。”绍兴检验检疫局卫生与食品检验检疫处工作人员表示,从报检的茶叶出口单子看,去年1到10月,绍兴茶叶出口单价为每公斤1.97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06美元。
为了应对出口茶叶产品的更新换代,去年以来,绍兴市的茶叶出口企业开展了软硬件的升级改造活动,对生产、包装等车间进行了规范,并实行了诚信管理。“茶叶深加工将成为茶叶经济的发动机,希望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能够加入到深加工的行列中。”绍兴市的一位农业专家告诉笔者,茶叶出口必须因地制宜走升级之路,打品牌,做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据省茶产业协会有关人士介绍,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茶叶深加工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产业开始起步。目前,我省茶叶深加工企业总数在20余家,产品主要有三类:一是加工速溶茶、茶饮料和固体奶茶;二是萃取茶多酚原料和加工茶多酚保健品;三是开发各种袋泡茶;另外,还有几家企业从事抹茶生产、低咖啡因茶加工和茶籽油榨取。这三类中产销量最大的是速溶茶和茶饮料,以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易晓食品(衢州)有限公司、杭州茗宝食品有限公司、浙江东方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浙江塔塔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全省速溶茶企业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左右,满足生产能力可消化干茶5万吨,目前实际年产量约5000吨,占全国速溶茶产量的一半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加快发展茶叶深加工不仅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继续保持我省茶产业全国领先地位的重要举措。他们建议今后我省在发展茶叶深加工方面首先要控制新项目,加快茶叶深加工产品标准制定和贯彻,规范行业管理。其次是发挥科研机构的支撑作用,大力开发终端产品,拓展茶叶开发利用领域。还要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合理实施专业化分工,努力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同时,积极开拓茶叶深加工产品市场,适应社会对茶叶消费观念的转变。
(晓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