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陈鎏琰 见习记者 姚力丹
元旦刚过,我们又将迎来传统的新春佳节。欢度新年,人们少不了要走亲访友、互相问候。过去送礼,大家拿的多是烟酒补品,但今年你去亲戚朋友家,如果手里提袋大米或者拎个蔬菜礼盒,一定会更受欢迎,因为随着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过去不起眼的农产品已“脱胎换骨”,不仅品质越来越佳,而且换上了包装、讲起了品牌,成为登上“大雅之堂”的送礼佳品。
从商品到礼品,浙江农产品的风头越来越旺,除了健康又实惠,商家各类营销手段的加强,也使得我省农产品逐步朝着优质优价的方向发展。
高价农产品真的难卖吗?
高价农产品难卖,事实真是如此吗?记者做了番调查,在历届省农博会、精品农产品展销会上都有一个共同现象:那些平时在农贸市场稀疏平常、价格低廉的瓜果蔬菜、畜禽水产在这里身价翻上了好几番,比鸡还贵的蛋、卖出水果价的番薯、和整头猪一样贵的火腿……这些高价农产品不但没有吓跑消费者,反而赢得了更多青睐和商机。
“品质决定利润,要想在激烈的农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提高产品的质量。”衢州龙游康绿养鸡场负责人范永清一语道破其中的奥秘。作为我省唯一一家出口海外的鸡蛋生产企业,该企业生产的大咯大牌鸡蛋每只售价高达1元多,但仍然创造了年销量5000余吨、产值近亿元的好成绩。“我们公司配有国际最先进的机械化养殖设备和检测设备,实行全封闭标准化无菌养殖,每只鸡蛋都印有生产日期,不含激素、抗生素和色素,这就是为啥普通鸡蛋销得慢,而我们的鸡蛋却能卖脱销的原因。”范永清说。
从普通食品到无公害食品、再到绿色食品,最后提升为有机食品,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商意识到,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吃得安全、吃出健康的高品质农产品不但是消费者的首选,也成为企业提升效益、打响品牌的法宝。在去年省农博会上,义乌晨云有限公司展销的用玉米、高粱、红薯等原料制作的100%天然有机面条,在5天时间中就创造销量5000箱的好业绩。“能有如此好的市场认可度,关键在于公司从源头入手,建立起2万多亩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实现了对基地种植、研发、初加工、精加工的整个产业链的掌控。”企业负责人朱劲松介绍说,现在公司的产品不但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还通过了欧盟、日本、美国的有机食品认证,畅销国内21个省市和东南亚等地,真正实现了优质优价。
品牌农产品俏得有理由
同样是蜜梨,武义的“桐琴”蜜梨在上海市场上,每公斤价格要比其他蜜梨高出五六毛;同样是甲鱼,“中得”甲鱼就要比其他甲鱼价格高出一倍多,这些农产品售价高的秘密,我们或许可以从嵊州“越乡龙井”的发展史里找到答案。
嵊州茶叶一直有较高知名度,它不但有25万亩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而且出口量大,年出口6万吨,再加上全市有30多万人涉茶,所以基础一向很扎实。可嵊州茶叶也有一块心病,全市有27只茶叶注册商标,企业和名茶经营户各自为政,与“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茶叶品牌相比,嵊州茶叶的品牌建设一直停滞不前,价格也难与其他名优茶相提并论。
2008年6月,嵊州市政府出资150万元收购了身兼“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十大名茶”等多个荣誉的“越乡”商标,把“越乡龙井”作为嵊州名茶的区域品牌进行整体培育和推介,从而促使嵊州茶叶真正走上了名牌发展之路。
品牌整合之后最开心的是茶农。在2009年浙江省“十大名茶”评选中,“越乡龙井”以全票折桂。“才几个月,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点名要‘越乡龙井’,价格也一度上涨,可见品牌好了,茶农增收就更有希望了!”63岁的裘财初是位茶叶经营户,卖了多年茶叶,去年每公斤1000多元的均价让他真正笑开了怀。
同样,余杭“径山茶”用证明商标后,名声大震,每公斤茶叶甚至能卖到2000元;“临海蜜橘”证明商标注册后,“岩鱼头”蜜橘销售价从每公斤8元提升至近100元,仍然供不应求,橘农自觉地大面积改良推广优质品种。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目前,区域品牌建设已成各地共识。在我省,每一个规模较大的特色产业,基本上都有一个区域品牌,如“天目笋干”、“仙居杨梅”、“舟山大黄鱼”、“庆元香菇”等。据了解,目前浙江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总量达到100多件,稳居全国第一。
营销“护航”不容小觑
农产品要卖出好价格,营销的“保驾护航”同样不容小觑。
最近,宁波市民从当地白沙菜场买的猪肉包装袋上,都会贴有一张猪肉小票,小票上除了有猪肉的品种、价格等之外,还有一长串10个数字,这些数字,就是市民购买的这块猪肉的追溯码。
追溯制度的逐步推广,不但让消费者可以买到安心的猪肉,也让不少养猪场和猪肉贩销户得到了实惠。宁波鄞州区春光牧场负责人周孝忠告诉记者,自从他出产的猪应用了这一制度后,他的“绿色”猪肉一下子打响了牌子。“每月出栏销售的猪数量明显上升,大家都抢着要买我的猪呢!”
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可能就是团购,衣服可以团购、家具可以团购、汽车也可以团购,但最近农产品也悄然出现在了团购队伍中。杭州市慈耕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已在网上通过团购出售了近200套有机蔬菜,均价每公斤达到16元,该公司的销售经理助理王钱俊告诉记者,现在卖农产品,也要卖出新意。
时近年关,嗅觉灵敏的经销商们盯上了年货市场。磐安县野菜园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卢寿锋去年就动起了礼盒蔬菜的念头。他告诉记者,过去交通不便,他的高山蔬菜卖得一直不理想,这两年合作社另辟蹊径,把高山蔬菜组合搭配,如将茭白、生姜、甜椒等七八个蔬菜品种搭配在一个礼品箱中,约三四公斤重,售价在60元左右。“没想到礼盒蔬菜很受消费者认可,不少来旅游的游客都喜欢买点回去当礼品送人,蔬菜的销售价格也翻了一倍。”
卢寿锋说,用快递的话,凌晨摘下来的蔬菜,中午就能端上杭州、宁波、金华等地的餐桌了,绝对是既新鲜又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