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新年里,我们这样打算

——本报记者和农村十大新闻人物畅谈新年展望

  见习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记者 陈鎏琰
  一年一度的“浙江农村十大新闻人物”近日揭晓。在这份光荣榜中,有带病坚守岗位的好书记、有在田野挥洒青春的女大学生村官、有夜以继日辛勤钻研的农技工作者,也有默默付出的普通农民……新年来临,本报记者对部分农村新闻人物进行了电话采访,与他们共聊2011年“三农”新愿望。
项玉君:要建合作社自己的销售中心
  作为临海市涌泉镇炉头村党支部书记和临海喜洋洋果蔬合作社创建人,80后的女大学生“村官”项玉君总有忙不完的事。元旦假期,当大家都在欢度佳节时,她却为合作社的柑橘销售忙碌着,“这个节日生意特别好,元旦一天就接到了100多箱订单,真是开门红!”
  从一个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到全省文明的优秀大学生“村官”,项玉君仅用两年时间,就创造了柑橘销量上千吨、社员分红12万元的好业绩。“今年是合作社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申请规范化专业合作社,走高档果品路线,让橘子卖出更好的价钱。”项玉君说,临海的柑橘品牌很多,竞争激烈,要获得更高效益,只得靠提升产品质量。“去年合作社在临海市区开了两家产品直销店,反响很不错,不久前政府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不少扶持政策,所以我今年打算在临海建一家农产品展销中心,打响自己的品牌。”
  在当好合作社“领头羊”的同时,身为炉头村党支部书记的项玉君也牵挂着村里的大小事务:“今年村干部要换届选举了,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换届选举工作能一切顺利,我当然也希望能继续服务村民,让咱村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
莫敏芽:希望有人将“爱心使命”传递下去
  这个元旦,温岭市新河镇横塘村的塘下敬老院张灯结彩,格外喜庆。一大早,院长莫敏芽就为二十几位孤寡老人换上了新衣服,还亲自下厨烧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陪着老人们边吃边聊,谈心解闷。这已经是她第12个年头在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度新年了。
  说是“院长”,其实整个敬老院的工作人员除了莫敏芽,就只有一名炊事员和一名护工。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洗澡、给老人端屎把尿、送老人去医院看病……12年如一日,莫敏芽每天都要一边照顾家中患病的丈夫和儿子,一边照看敬老院的30多位孤寡老人,但她从来都是无怨无悔,“只要老人们身体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但现在莫敏芽有了自己的担心,“我的年龄越来越大了,照顾老人常感到力不从心,好几次想放弃,但实在割舍不下这份感情。”莫敏芽说,今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一个有爱心、有耐心,能将这“爱心使命”传递下去的人,和她一起照看这些老人们。
郑永明:要为更多农民朋友送去更好的服务
  虽然是元旦佳节,可这几天,嵊州市三界永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永明一点也没闲着,“这两天正忙着我的两个农机销售门店的选址和装修,争取一开春就能开张。”郑永明兴奋地告诉记者。
  郑永明说,这几年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越做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广,特别是去年,他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家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开创了农机合作社与农机生产企业合作破解农机维修难题的新模式。维修中心成立一年来,共维修各类农机4600台(次),实现产值230万元。
  也正是红火的经营情况,为他引来了“金凤凰”。去年,全国第一家农机流通上市企业——四川吉峰农机集团找到郑永明,希望与他合作进行农机销售,这让郑永明喜出望外。双方共同创办的嵊州吉峰农机有限公司专业销售各种农机具,“以前只是做农机服务和维修,现在我还能做农机销售,更有利于我们合作社未来的发展了!”
  说到新年心愿,老郑呵呵一笑;“也没什么大的心愿,就希望合作社和销售门店能越办越好,为更多的农民朋友送去更好的服务!”
周以国:养好身体继续帮村民办事
  余姚市陆埠镇干溪村党总支书记周以国去年因病离开了工作岗位。当记者找到他时,这位在病床上休养的老书记心里记挂的还是村里的各项事务。“还是想为咱们干溪村尽我自己的一份力吧。”周以国的声音仍十分虚弱。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去年春天,为乡亲操劳了10多年的周以国不幸患上了鼻咽癌,为了让他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和休息,陆埠镇政府决定让周以国在镇政府挂职,让新的村领导班子接替他工作。“虽然离开了岗位,但还是放心不下村里的事。”为此,周以国主动提出联系干溪村,配合新的村班子做好村里工作。
  说起新年打算,周以国一口气说出了三件事:“第一件就是咱们干溪村新村建设,现在正在制定安置和建设方案,到开春后肯定能够落实了;第二件是想在村水库附近办个农家乐,发展村里的旅游项目;第三件是帮村里的一家龙头企业搞好土地落实,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自己有什么个人心愿呢?”周以国想了想说道:“把身体养好,争取新年还能为村民多做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