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专版

2010年度浙江农村十大新闻

  NO.1 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2010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三农”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中心镇中心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民生,为2010年“三农”工作奠定了政策基础。
NO.2 农民收入在万元以上高位实现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继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后,2010年,面对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因素,各地千方百计帮助农民群众拓展增收渠道,农业系统实施促农增收“八项计划”,2010年农民收入再创新高,预计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比上年增10%左右,增速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
NO.3 农业“两区”建设全面启动
  省政府决定,从2010年开始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计划五年内建成省级100个现代农业综合区、20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0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10年建成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2010年,全省已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1009个,面积118.8万亩;确定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98个,省级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18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点289个。2010年10月21日,省政府在诸暨召开“两区”建设现场会。
NO.4 我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2010年,浙江农村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热潮,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水平,涌现了更多的“宜居宜业宜游”美好家园。全省完成环境综合整治村3197个、启动中心村建设420个,十几个重点县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受益农户110万户。
NO.5 农民全面开领养老金
  在试点的基础上,2010年我省全面推行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515万60岁以上农村老年居民每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对于无力参保的人员,政府按照最低参保档次给予部分或全部免费优惠。
NO.6 我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
  2010年9月30日,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的意见》,明确税收优惠、财政支持、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落实用地用电和农产品运输优惠、减免有关规费等措施,有力地支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预计2010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850家。
NO.7 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建设
  为吸引高学历、高素质年青人投身农业,我省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对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其他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大学毕业生,每人每年分别补助1万元、0.5万元,连续补助3年;报考县乡农技机构的优先录用,以期到2015年,实现省、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1名以上大学毕业生,全省从事种养业的大学毕业生达5000名左右。
NO.8 我省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改革试点
  为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我省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试点。截至2010年10月底,24个示范县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5147个,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已有服务站(村卫生室)2374个,一体化管理率达到46%。同时,省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开展出院直报,参合农民到省城看病可现场报销。
NO.9 六县市入选全国林权制度改革百县
  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完成换(发)林权证面积8655万亩,占应换(发)证面积的96.8%,其中庆元、龙泉、遂昌、安吉、开化、临安等六县(市)用活“林权IC卡”、开展山林托管服务、开发森林旅游业,2010年入选全国林改百县,为全国林改提供了经验。
NO.10 浙江成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
  近年来,浙江海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到2009年,海洋经济总值为2809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2.5%。2010年,浙江和山东、广东被确定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先行探索海洋经济发展路径。一期试点于2012年年底结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