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陈鎏琰 见习记者 姚力丹
从农民闲置土地到交给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管理、从“种橘人的眼泪”到“精品水果战略”的全面实施、从农产品卖难到“农民信箱”助农增收、从手工插秧到全程机械化……“十一五”期间,浙江农业的每个日子都有变化,每个日子都有惊喜,5年来,浙江现代农业发展迈出了骄傲的一大步。今天,我们精心盘点“十一五”浙江农业发展巨变,共同感受全省农业工作者和农民朋友的喜悦。
200万农民成了股东
【样 本】 不久前,湖州市南浔区旧馆镇祝良村300多亩水田要出租的信息在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发布后,被一家水产专业合作社看中,很快签订了合同。该镇农办主任张林芳说,旧馆镇由于木地板产业发达,许多农民“洗脚上岸”,过去大家只能将土地流转给一些小户,每亩收益只有三四百元,自从2008年8月该镇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后,镇里把农户的土地整合起来统一出租,租金比原先提高了一倍多,纠纷也大幅减少。
据悉,随着土地流转中心开始发挥作用,湖州市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已实现全覆盖,三县两区都已成立了土地流转指导中心,所有63个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000多个行政村配备了土地流转信息员,目前已流转土地近20万亩。
【盘 点】 截至9月底,我省已有八成县、近半乡镇和近三成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共流转出了承包土地684.17万亩,比2005年底增长了91.7%,其中1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206.2万亩,是2005年的3.2倍;同时,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体系全面革新,累计1497个村完成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近200万农民成了股东;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开创新局面,截至9月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9464家,成员82.4万个,带动非成员农户377万户,全省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专业合作社达1177家。
精准技术育出精品果
【样 本】 前段时间,庆元县屏都镇朱村的甜桔柚基地里,工人们都在忙着实施大面积果实套袋。庆元县志东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志东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品质,基地里用的都是菜籽饼、鸡粪等有机肥;每年6月疏果,果叶比控制达到1∶100,保证让100张叶片的养分供给一个果实;8月开始实施果实套袋,既能褪绿又避免果实接触农药,保证安全。标准化生产使志东果业的甜桔柚精品率达70%以上,每亩产值比普通果园高出5000多元。
据了解,以前丽水的水果商品率较低,精品率不到10%。在政府“精品果才能卖高价”的倡导下,尝到甜头的丽水果农纷纷选择精品之路,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增加有机肥施用、完熟栽培、设施栽培……绿色无公害技术在该市得到推广实施。到今年,全市已建起水果高效生态示范基地50多个,水果绿色无公害生产面积30余万亩,有6个果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全市商品果率达到85%,精品果率达到35%。
【盘 点】“十一五”我省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和效益不断提高,2009年产值比重已达农业总产值的77%,初步形成了浙西北蚕桑、浙北平原及沿江沿海和浙中浙西南蔬菜、浙北油菜、浙中茶叶水果等多个优势产业带(区),形成10万亩以上水果产业规模县(市、区)16个。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高,全省发布省级农业地方标准578项,各类农业标准规范2569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种植业基地占耕地面积的38%。
“农民信箱”变身“淘宝网”
【样 本】 海盐县于城镇庄家村甲鱼养殖大户张社民今年新增30多亩甲鱼塘,总面积达到近70亩,预计明年的纯收入能达到100万元。问他何来这样的“扩张”底气,已有近20年养殖经验的张社民说:“‘农民信箱’就好像我的‘淘宝网’,一发布信息就不愁没生意。”
张社民告诉记者,5月初是虾苗放养季节,但是今年特殊天气造成虾苗价格奇高且数量严重不足,不少饲养户改养甲鱼。有心的张社民早在4月下旬就通过“农民信箱”发出了求购甲鱼的信息,当本地水产养殖户需要甲鱼时,张社民帮忙采购到了质优价廉的货源。“整个5月份共购买了25万公斤的甲鱼,弥补了养殖缺口,同时也为湖州一个积压了2万多公斤温室甲鱼的养殖户解决了销售问题。”(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盘 点】 今年,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加强,以农民信箱为主体的信息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已拥有实名注册用户236万户;累计发布各类农产品买卖信息127.4万余条,日点击量200万次左右。“十一五”期间,我省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和联系沟通达成农产品交易额66.5亿元,减少营销成本3.2亿元;科技推广服务不断深化,全省共聘责任农技人员18262名,包括县首席农技推广专家948名、县农技指导员5139名、乡镇责任农技员12175名;同时,质量安全监测服务、生产作业服务、.产品营销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推进。
活多了人却“闲”了
【样 本】 近日,湖州市织里镇大港村种粮大户沈培康又在计划着来年的“购机计划”了。沈培康告诉记者,2010年他的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新添了1台大型收割机和2台高速插秧机,加上前几年购买的机械,他已经拥有了大型收割机4台、高速插秧机14台、大型拖拉机3台、综合植保机械80多台(套)、3条流水线和15多万张秧盘。“基本实现了水稻从插秧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沈培康骄傲地说,“明年我还打算再买上2台12吨的烘干机。”
也正是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让沈培康在扩大种植面积后“清闲”了不少。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和手工作业相比,机械化种植每亩可以省工3个以上,按照现在每工每天40元计算,一亩田就省下了120元,3000亩就是36万元。
【盘 点】 五年来,我省各级财政共投入农机化扶持资金10.3亿元。预计到2010年底,我省将拥有农机总动力2425万千瓦,每百亩耕地拥有动力数86.6千瓦,粮食生产机耕、机收、机植保、机排灌水平分别达78.6%、79.0%和91.8%和100%,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从原来的43.3%提高到61%,除机插、机烘环节外,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十一五”以来,各地把强化农机与农艺的协作配合作为破解制约农机化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建有农机化示范基地619个,水稻机插面积在短短4年内从几千亩扩大到192.93万亩,粮食机烘能力从3.8万吨提高到60万吨。
农产品还是“绿色”的好
【样 本】 近日,嘉善县干窑镇南宙村杨福根正忙着和工人们一起腌渍和晾熬晒青鱼,准备制作干窑牌青鱼干。“今年我的青鱼干收购均价达每公斤18元,比往年增加2元,这得益于我加入了村里的青鱼养殖精品园,使得青鱼的养殖品质有了不小提升。”
杨福根告诉记者,南宙村的青鱼精品园养殖面积有288亩,为了保证干窑牌青鱼干的品质,养殖园的水质、饲料都有严格讲究,“我的青鱼是全生态养殖,只能喂螺蛳和蚬子,不仅如此,今年我还在鱼塘内新增了底部增氧设备,提高塘内的氧饱和度。”
据悉,今年干窑镇除为南宙村青鱼精品园新建底部增氧机械15套、睡眠增氧机械25台外,还建起了30平方米的水质检测室,“现在,干窑牌青鱼除了达到国家有机食品标准要求外,还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称号,咱们养殖户的收益也比过去翻了好几番。”杨福根乐呵呵说。
【盘 点】“十一五”期间,我省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全省共发布省级农业地方标准578项,各类农业标准规范2569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种植业基地已经占耕地面积的38%。与此同时,我省还积极跟进监测服务体系,至目前,全省农业部门开展定量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机构已有49家,主要检测仪器设备1516台(套),价值1.66亿元,建立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测点215个,使我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