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2010,浙江牧业“花开五朵”

  通讯员 黄立诚 本报记者 陈小平
  再过一个星期,2010年就将和我们挥手告别。这一年来,我省畜牧业按照“稳供给、保安全、增效益、促生态、强后劲”的目标,以建设生态畜牧业园区、培育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创新动物防疫与安全监管模式和创建优秀畜牧兽医工作团队为载体,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畜牧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顺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五大目标任务。
狠抓政策引导
产业之花竞相开
  对我省畜牧业来说,无论是受关注程度还是产业比重,都首推生猪。今年上半年,面对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动物疫病异常复杂等不利因素影响,为稳定畜牧业生产,省畜牧兽医局采取了多项举措,如每周两报生猪价格,先后5次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合理调整猪群结构,全面推广使用人工授精、青绿饲料资源使用等省工节本增效技术。同时,加大强牧惠牧支持力度,大力实施生猪良种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后备奶牛补贴等项目,组织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示范创建等。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投入各类扶持资金3.1亿元,建设各类标准化畜禽养殖场203个,其中,创建国家级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示范场119个。
  这些举措,对提振产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预测,今年全省生猪存栏1390万头,出栏2250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49%和2.0%;家禽存栏约1.31亿只,出栏2.95亿只,同比下降1.4%和增长1.06%;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98.4万吨、61万吨、21.5万吨,同比增长1.76%、减少0.6%和增长0.89%。
  特别是从第三季度开始,我省生猪价格持续回升,生猪、家禽、奶牛、羊均出现了“生产增、价格升、效益好”的可喜局面,生猪由6月份最多每头亏损235元,转为盈利200元左右,预计全年畜牧业增收可达6亿元,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产业之花竞相开。
狠抓综合防控
防疫之花报平安
  疫病防控对现代畜牧业来说至关重要,去冬今春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疫情形势,我省强化责任制落实,大力推进重大动物疫病科学防控,先后组织6万人次,开展了“保元旦春节平安”冬季防控、春季动物防疫、“保安全、促增收”夏季防控、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四次专项行动,并加强免疫监测和飞行检测,常年免疫密度保持在98%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基本达到100%;全年累计检测样品26.8万份,免疫监测抗体合格率全部超过合格标准;全省没有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生猪甲型H1N1流感、A型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有效保障了我省畜牧业增收增产,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
狠抓三项整治
保障之花佳音传
  世博会和亚运会是今年我国举办的两大盛会,也是对畜产品安全的两次“大考”。为确保我省供应这两大盛会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我省深入开展了饲料安全、兽药和药物残留、生鲜乳三项整治,加强奶站规范化建设,加大畜产品例行监测及药物残留监控抽检力度,一对一落实检疫监管责任人,严把动物、动物产品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关,严把畜产品源头准入关、检测关、流通关,严查动物卫生违法行为,确保了世博会和亚运会期间我省供沪供粤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之花佳音传。
  这两大盛会期间,我省先后组织了20多个检查组,开展督查7次,省级共抽检饲料、兽药、畜产品等样品4084个,合格率为93.8%,其中,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达到100%;查处省外调入动物、动物产品检疫证明违法案件12起;向农业部上报注销了13家不具备生产条件或不再生产的饲料添加剂(预混料)获证企业;全省生鲜乳运输车全部依法运输。
  据统计,世博会期间,我省共供沪生猪56378头、猪白胴741018头、猪肉产品1068.15吨、牛白胴34358头、活鸡25830羽、杀白鸡13216羽、鹌鹑254万羽、禽类加工产品280.3吨,未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件。
狠抓转型升级
发展之花正盛开
  农业“两区”建设,为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和载体。今年以来,全省各级畜牧兽医系统以省级“125”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畜牧业生态化、合作化、良种化、设施化建设。目前,全省共申报畜牧业精品园116个,畜牧业主导产业示范区35个,已有21个畜牧业精品园和11个畜牧主导产业示范区被列入首批省级园区,发展之花正盛开。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当前畜牧产业链中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主体不同、利益联结不紧等问题,今年以来,省畜牧兽医局在义乌丰和、萧山农法、温州基地、嘉兴青莲、建德国贸、龙游龙珠、丽水三和、德清东立、金东和丰等10多家单位开展了以合作化提升产业化、实现专业化、推进规模化的试点,着手构建新型畜牧产业体系,为我省下一步畜牧产业的转型提升探索宝贵经验。
狠抓环境优化
基础之花更娇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对畜牧业发展来说十分重要。为此,近年来,为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各级畜牧兽医系统狠抓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建设,不断增强自身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基础之花更娇艳。
  在法制规划和制度建设上,《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告;《浙江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与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已由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并正在组织实施;《浙江省兽药GSP实施细则》及4个相关配套文件已制订下发;与省人保开展能繁母猪及生猪保险协作机制正在进一步完善,能繁母猪射频体系建设和生猪保险工作积极推进,目前,全省耳标钉载和信息采集的能繁母猪超过120万头。
  在基层队伍建设上,我省圆满完成了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全省参加执业兽医考试人数达到1575人,根据农业部公布的考试结果,有271人获“执业兽医师”资格,343获“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同时,我省精心组织乡村兽医登记,全省共登记乡村兽医5367人;加快推进“三位一体”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防疫员队伍建设,开展动物防疫员技能比武,努力提升基层队伍素质,特别是结合今年全省畜牧兽医系统行风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开展了全省优秀管理团队创建和“比学赶帮、创先争优”为主题的“牧业先锋”争创大赛,切实加强了系统学风、行风和作风建设,强化了团队执行力、凝聚力和创新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十一五”浙江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任务已全面完成,我省还加强了对市、县两级动物疫病监测与诊断实验室达标考核认证工作的指导、督促,目前,杭州、宁波已率先通过考核认证。浙江数字畜牧业一期已基本完成开发,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