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2版:农机化

程金全:

粮农惦记的跨区作业人

  一顶草帽,黝黑的皮肤,矮小的身材,憨厚的笑脸……见到程金全时,他刚结束了长达四个半月的农机跨区作业。顾不上劳累,满脸笑容的他正忙着打理自己那台心爱的联合收割机。
  见到有人进院,他赶忙搬凳泡茶。当问及今年的机割收成,他的笑容更加灿烂了:“今年效益特别好,大概有14万元进账了。”
  现年58岁的程金全是桐庐有名的跨区作业能手,2004年,他与人合伙买了一台先进的“久保田”收割机,开始到周边的村、镇、县进行小范围跨区作业,这一试,果真赚到钱了。他也从此走上了跨区作业的路子。“5月底6月初在江苏宜兴、如皋、海安,6月15日在盐城、连云港一带,7月8日在江西南昌,7月13日在江西上饶一带,8月15日在建德,9月20日在安徽屯溪、休宁一带……”这是他的季节“追赶表”。2005年开始,他开着收割机辗转江苏、江西和安徽等省的20多个县开展小麦和水稻收割,逐渐成为一名跨区作业能手。
  他告诉笔者,目前在桐庐、建德等地每亩稻田的收割价格是100元左右,如果出去一趟估计可收割150多亩,除去人工、油料、机械维修等费用,每趟他都有近万元的净收入。一年下来,他的一台收割机作业面积可达2700多亩,创收10万元左右。
  随着近年来全国农机跨区作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不时会有跨区作业的收割机手前来抢生意,这给程金全的跨区机收作业带来了困难。“服务做到位了,农民满意了,生意也就长久了。”与有些机手不同,程金全在收割过程中从来不分田块面积的大小,只要农民有要求,他就会积极投入到收割中去,还经常把割过的田块仔细检查一遍,有漏割的和落下的稻穗,他总是小心翼翼地捡进收割机的割台里,尽可能地减少损失。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他在跑过的省市农村的农民心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结识了一批关系很铁的客户。
  一到粮食抢收时节,程金全的电话总会响个不停,因为他收割过的地方的农民都还惦记着他。在江西抚州的一个山区,农民们把他们150多亩的早稻一直留到程金全的收割机到了才开始收割。
  跨区作业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起早摸黑、风餐露宿是工作的常态,再加上人生地不熟的,吃苦是难免的。“我们是跟着季节走的人,吃点苦是小事,我们的服务当地农民满意了,就很开心了。”程金全告诉笔者,他计划明年更新机具,再购一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把跨区作业事业做得更好。 (方玉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