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9版:农博特刊

台州

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

  •   五年来,台州市围绕“保供、增收、可持续发展”三大基本任务,深入实施以黄岩西部现代农业开发区为标志的“特殊区域平台”、以仙居县浙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代表的“县域平台”、以“万元田工程”为载体的“普适平台”“三大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以精品、精致为取向的高效生态农业,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组织体系、质量安全体系、科技与物质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空间竞争力、主体竞争力、制度竞争力,农业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27.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87.13亿元,牧业产值23.82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23.06%、32.29%、30.4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1.91亿元,比2005年增长28.82%。多年来,台州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一直居全省第三位,居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第四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跨越了万元大关,达到了10006元,比2005年增长49.59%。
      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台州以绿色农业发展为主旋律,市内农产品基本实现了无公害,各类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基本稳定在98%以上。深入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全面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安全供种体系,加大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推广,着力加大良种改良,五年来,仅推广水稻主导品种就达400多万亩。加强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加大中国农业台州湾、农民信箱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市35个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屠宰检疫工作全部实施电脑智能化、网络化管理。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市农业标准化推广和辐射面积180万亩,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56%以上。将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台州“工业立市”大战略之中,农业龙头企业有了新发展。注重农产品营销,短短数年时间发展了35家农产品配送机构。
      主体竞争力大幅提升 台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探索发展到规范提升的转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围绕产业发展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全国农业组织化建设作出了示范。2009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000多家,带动农户50万多户,实现经营总收入4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0%。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市有6个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累计培养农民中专生3768名,组织农业专业技能等培训12.40万人,其中9.33万人获得以“绿色”证书为主的技术和职业资格证书。
      空间竞争力大幅提升 台州突破资源“瓶颈”,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实现在更大范围配置农业资源。全市有7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4万农户"走出去"实行跨区域经营。2009年底,建立市外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65万亩,相当于全市耕地面积近30%。“追着太阳种西瓜”已成为该市农业“走出去”的生动写照。“走出去”农业产值已达45亿元。
      制度竞争力大幅提升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扶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提升土地集约经营水平和土地利用率。2009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72.85万亩,流转率38.4%。创新质量安全机制,基本形成以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全市有机食品累计认证62个,中国绿色食品累计认证194个,与2005年底相比分别增加了47个、124个。探索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大力推广仙居县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的成功经验,推动建立优质农产品专卖市场或专门交易区(专卖区)。健全社会化服务机制,开展供种育秧、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等服务,引导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后服务延伸,使服务逐步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