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我国林木良种供应不足

  全国林木种苗工作会议日前在安徽合肥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介绍说,10年来,全国累计提供林木种子2.3亿多公斤,其中林木良种2200多万公斤,有效保障了7亿多亩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的种苗需求。但林木良种生产供应能力明显不足。
  张建龙介绍说,全国林木良种年产量仅为220万公斤左右,良种穗条年产量只有15亿根,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主要造林树种的良种使用率仅为51%,不仅落后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也远落后于林业发达国家。
  此外,我国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严重滞后。张建龙表示,长期以来,林木种质资源家底不清,保护不力,保存与利用机制不健全,影响了良种选育进程。
  此前,我国政府提出,“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如期完成这一目标,每年至少要造林8800万亩,确保森林面积持续增长。同时,必须提高森林质量,确保森林蓄积量不断增加。
  张建龙称,这意味着,不仅要有充足的种苗供应,以满足大规模植树造林的需求,还要全面使用良种壮苗,确保林木又好又快生长。
  目前,我国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6立方米,其中人工林只有49立方米,远低于110立方米的世界平均水平。张建龙认为,原因主要是造林的林木种苗品种单一,质量较差,导致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如果选用良种造林,森林蓄积量可以增加10%到30%。
  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最近联合发布的《全国林木种苗发展规划(2011-2020年)》测算,今后十几年,全国每年平均需要林木种子1500万公斤左右,其中,林木良种年均需要450万公斤、优质苗木200多亿株。 (赵建华)
延伸阅读
《全国林木种苗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最近联合发布了《全国林木种苗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造林基地供种率和造林良种使用率分别由现在的63%和51%提高到80%和65%,主要造林树种种子供应全部实现基地供种,商品林造林全部使用良种。到2020年,全国造林全部实现基地供种,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75%。
  根据该规划,我国未来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提高林木良种选育水平。全面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着力加强主要造林树种、重要乡土树种以及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开展林木良种选育科技攻关,尽快培育一批高产、优质、高抗的新品种。加强经济林、速丰林和耐干旱、耐盐碱的主要造林树种和重要乡土树种的良种选育。积极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和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二是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和苗木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构建以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为骨干、以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为基础的林木良种生产供应体系。完善苗木生产供应体系,保障性苗圃实行订单育苗,重点培育林木良种苗木、珍贵树种苗木及生态林苗木。加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管理。三是强化林木种苗市场监管。抓紧修订林木种苗标准,强化林木种苗许可、标签、档案、检验和品种审定制度,组织开展林木种苗执法行动,依法打击生产经营假劣林木种苗、破坏种质资源、乱采滥收林木种子等违法行为。四是健全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林木种苗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指导和服务。加强林木种苗信息化建设,培育区域种苗交易市场,健全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五是继续加大林木种苗政策扶持力度。争取设立国家和省级林木良种补贴专项资金,争取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重点良种基地、重点采种基地、保障性苗圃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予以支持。落实林木良种补贴政策。通过税收、信贷和贴息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林木种苗生产。
(朱 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