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
人物名片
俞健宁,男,40岁,2009年“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特殊贡献奖得主。20年前,他从经销啤酒起步,逐渐成为红牛、王老吉等多个知名品牌代理商;进入21世纪,他投身农业,涉足山茶油、休闲观光农业等多个产业。
在刚刚结束的永康农展会上,“旺盛达”山茶油受宠,3天销售总额达6万元,签约金额
超过10万元,俞健宁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红人”。这个发迹于商贸行业的“卖油郎”,凭着其独特的经营能力,在投身农业后,正一步步把心中的绿色梦想变成现实。
卖油郎说
做产品代理商,手中握有不少大品牌代理权,看似风光,其实并不是一劳永逸、永久拥有。做农业很实在,跟养小孩一样,从小到大,从大到强,都是自己的,所以我这个卖油郎又开始种油茶了,要打造自己的食用油品牌。
记者:20年前,你从经销啤酒起家,在商贸行业小有成就,但就搞农业来说,你可是外行,怎么就看中了它,又偏偏选中了山茶油这个项目?
俞健宁:相对于商贸、流通领域,农业投入大、产出慢、利润偏低,但这是一个基础产业、绿色产业,前景广阔。就食用油领域而言,山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E的含量是橄榄油的几倍,油脂品质更胜一筹,但在国内,油茶“养在深闺人未识”,几乎处于“人种天养”的状态,产业一直未发展壮大。随着食用油消费的发展,高品质油的需求逐年扩大,打造自己的食用油品牌,长远来看前景比较乐观。
记者:要想从金龙鱼等国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中分得一杯羹,进入城市的超市渠道是必然要打的一场遭遇仗,你如何来应对?
俞健宁:我曾经代理过一个品牌食用油,在永康一年的销量可以达到30万箱。当我决定开发自己的食用油产品后,与他们的关系从合作者变成了竞争者,我作为挑战者,必须放手一搏才能成功。我的公司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物流配送系统,拥有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及销售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这是我敢于竞争的资本。“旺盛达”山茶油首先在永康古山、芝英两地试销,很快获得当地消费者喜爱。2007年底,“旺盛达”试着进军杭州的大型超市,在世纪联华试销后,得到消费者和卖场认可,可以说产品的开发方向是正确的。
记者:听说后来你又退出了杭州市场,转而深耕金、衢、丽三地的市场,并开始种油茶了?
俞健宁:是的,由于产品认同度非常高,世纪联华超市要我们大量铺货,我们的产能就跟不上了,只能暂时撤退。这也让我认识到,没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公司的发展就没有基础,就掌握不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2006年,公司在常山发展了约8万亩油茶种植基地,并与当地常发粮油油脂有限公司合作,针对高端消费者开发山茶油产品。我们与“常发”能够精诚合作,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一定要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
记者:从2006年9月至今,“旺盛达”山茶油从零开始迅速扩张发展,很快成为食用油领域的知名品牌,现在产能如何?是否打算重新进军杭州等地市场?
俞健宁:在金华地区,“旺盛达”的知名度很高,产品占据了三四百个超市和大卖场的显眼位置,还直接向一些大型企业供货,产品供不应求。今年,公司又在常山投资建设年产3万多吨的加工厂,比目前的产能整整扩大了6倍之多,明年生产线上马后,“旺盛达”将重返杭州、上海等一线城市。
卖油郎说
我生长在农村,现在回来投身农业,发现自己属于这里,这里有我的绿色梦想,农村将赋予我人生更丰富的内涵。
记者:记得在前年的省农博会上,你推出的“青果青橙”卖断了货,这是你在开发山茶油之后的又一个项目,不知它对你投身农业有没有什么影响?
俞健宁:这也是个意外之喜。2008年的那场大雪让两位浙商在江西投资的脐橙园遭遇极端霜冻天气,脐橙林枯黄一片,他们打算将其转让。我带技术人员去考察,发现还有成活的可能,就接手了。通过剪枝、施有机肥,当年就获得了意外的丰收。上市后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青果青橙”,因上市时间早,口味颇佳,在省内多个城市一炮打响,收获的5万多公斤橙子很快销售一空,其价格比普通橙子贵近一倍。也正是这个项目的成功,让我豁然开朗,农业中其实商机很多、发展空间也很大。
记者:从你给橙子、茶油取的名字来看,你是一个非常乐观洒脱的人,做农业是否恰好与你的个性相投?
俞健宁:我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快乐生活、快乐做事。做农业让我觉得很实在,我看着一棵棵油茶苗长大,看着市民在我的农庄里高兴地游玩,我会觉得很满足。
卖油郎说
我的财富取之社会,做企业应该回报社会。带领更多的农民致富,帮助更多的人跨过难关,这是我心中的一份责任。
记者:今年,旺盛达公司成为联合国千年发展合作伙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执行机构国际信息发展组织总干事长丹尼尔·巴瑞奥说,尽管俞先生的企业规模不是很大,但其所起到的带动作用令人尊敬。在带动农民致富上,你是怎么做的?
俞健宁: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公司就和常山有关方面合作,在当地逐步开辟了8万多亩油茶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导当地50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目前该基地的油茶每亩收益至少在3000元,已成为当地农民不折不扣的“绿色银行”。在永康开辟的1000多亩山茶种植基地,预计3年内可挂果收益。我做农业,不光是要拓展自己的事业,而且要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
记者:企业家从事慈善活动,是当前很热门的话题,你怎么看这个事,又是怎么做的?
俞健宁:慈善是企业回报社会的方法,对于弱势群体,我们都应该积极伸出援手,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其实创业的目的,不完全是赚钱,核心是创造价值,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服务老百姓。这些年来,我们开展了寻找百名体育苗子的活动,决定每卖一瓶油捐一元钱,建立基金培养体育苗子。2009年我们又成立了浙江旺盛达红十字公益基金,并建立了浙江首个“红十字会博爱产品基地”,将有200万元善款从山茶油销售额中提取出来流向社会。办企业,只是我的一种生存方式,一种改善生存质量的途径,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台阶,一条贡献社会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