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构建蔬菜生产安全屏障

  叶建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蔬菜的数量、花色品种、口味营养、时尚特色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更重视蔬菜的质量和安全。如何打造和建设精品园蔬菜基地,稳定和提高蔬菜的内在质量,保障人们食用蔬菜的安全,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蔬菜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近几年,各地蔬菜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开化为例,该县虽然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但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了0.3万亩城郊型蔬菜产业带、2.5万亩山地(高山)蔬菜产业带等,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累计1.4万余亩。去年全县年蔬菜总产量83025吨,总产值9826万元,约占全县农业产值的11%。蔬菜已成为开化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但蔬菜基地建设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基础设施陈旧,抗灾能力差,特别是山地(高山)蔬菜基地主要靠天吃饭,一遇高温干旱天气,蔬菜产量将受到严重影响;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分散且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适用技术到位率不高;检测体系薄弱,产品监管难度大等。
  为此,笔者认为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精品园蔬菜基地的发展。根据蔬菜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绿色蔬菜名牌,促进蔬菜产业升级。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对蔬菜基地严加保护。配套建设无公害蔬菜产品营销体系,使之成为无公害蔬菜的信息发布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积极建设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蔬菜生产是一个易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制约的弱质产业,需要各级政府强化宏观调控,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生产基地建设、产销信息服务、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和风险基金建立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扶持“公司+农户+定单蔬菜”等组织化经营模式,推进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积极开展蔬菜害虫非化学农药防控技术的研究,创新蔬菜害虫控制模式。重点示范和推广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色板和性诱剂等为主的物理控制技术,结合生物农药,组装配套应用于蔬菜生产,确保蔬菜科学安全生产。另一方面,不断强化蔬菜栽培技术研究,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蔬菜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在多样化增效技术、高效种植模式、覆盖技术、新品种应用、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优质蔬菜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强化蔬菜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构建县、乡镇、生产基地(合作社)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上市蔬菜质量安全。积极推行基地认定制度和品牌申报认证制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符合条件的基地申报国家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认证。 (作者单位:开化县农业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