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姚力丹)11月8日,在嘉善县陶庄镇波光粼粼的汾湖上,12艘带有浓郁民俗特色的彩船组成的夷婆彩船水上巡游队,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来自陶庄镇各村民间文艺队的村民们,穿着各式特色服装,在彩船上展示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间文艺,共同庆祝“2010嘉善陶庄汾湖民间文化艺术节”开幕。
不请当红明星,也没有专业艺术团体。在陶庄镇,两年一届的“民间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当地村民自由展现“民间才艺”的舞台。据悉,本届艺术节以“相约金秋、吴越风韵、共建文明、魅力陶庄”为主题,为期5天,其间,将举办江浙沪环汾湖非物质文化遗产(宣卷)展演、嘉善“十万农民种文化”优秀节目展演、陶庄循环经济交流等8项活动。
据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陶庄镇成立第一支“老妈妈莲湘队”以来,如今,陶庄镇已有舞龙、打腰鼓、打莲湘、唱宣卷、唱田歌等各种民间文艺队伍26支,形成了舞龙、舞狮、腰鼓、莲湘、马灯、百叶龙等18种文艺表演形式,骨干成员达450人,基本构成了“一村多对,一对多样”的民间文艺表演格局。
在陶庄镇,村民几乎个个是艺人,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让人感到浓厚的“草根”文艺气息的是,这些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全都源于村民们的原创。“队里的采茶舞、扇子舞都咱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每年大概要演出几十场,还经常到外地演出,自从有了这些文艺活动,村民们连麻将都不打了。”已在陶庄镇“莲湘队”当了多年文艺骨干的蒋大姐告诉记者。
据悉,自2002年陶庄镇举办第一届“陶庄民间文化艺术节”以来,经过8年的发展,该镇的民间文艺活动越办越红火,为了避免民间文艺发展出现时冷时热的窘境,陶庄还摸索出了一条“各村轮流做东、全镇巡回演出”的市场运作路子,邀请周边村子互相参与。据不完全统计,陶庄各村表演队每年演出达到106场次,吸引观众3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