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姚子亮)“标志鱼”回来了!10月19日,丽水市大港头水域和碧湖水域成功回收48尾放流的“标志鱼”,这标志着荧光技术用于瓯江水域增殖放流获得初步成功,我省放流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今年4月1日,丽水有关部门在瓯江干流丽水段对经过荧光标记的7000尾标志鱼进行了放流;6月21日开始对瓯江干流丽水段鱼类实施开捕;截至10月19日,在当地大港头水域和碧湖水域成功回收了48尾标志鱼。统计结果显示,回收后的标志鱼体重平均46.5克,体长平均14.3厘米,比放流鱼种平均增重423.50%,平均体长增加157.20%。
研究表明,放流的当地土著品种唇鱼骨鱼种可以在瓯江自然水域快速生长,是一种可在当地放流增殖的鱼类。此项研究对瓯江鱼类增殖及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