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
近年来,农产品进超市成为破解农产品销售难、优质优价难等问题的重要途径,超市等大卖场对扩大农产品销售、打响品牌的作用不言而喻。去年9月,脱胎于省农博会的省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在发挥大卖场产品集中展示展销功能的同时,还衍生出了品牌打造、信息反馈、公共服务延伸等作用,展现了从“聚变”到“裂变”的多重效应。
三千名品汇聚农博会在这里
永不落幕
一年一度的省农博会,已是杭城人气最旺的展会,它以海量、优质的农产品赢得市民认同,成为农产品品牌展示和产品展销的大舞台。而2009年9月28日在杭州正式开张的省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让农博会的“永不落幕”成为现实。
对于展销中心的开设,最高兴的莫过于“马大嫂”们。家住河坊街的郑大妈如今已是这里的常客。“这里东西多,感觉样样都好。”她告诉记者,想买农产品了,就会到中心来,她还把不少左邻右舍带成了中心的“粉丝”。
市民的需求,正是省农业厅设立展销中心的初衷之一。目前,中心已汇聚了全省11个市、4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名特优农产品3000多种,几乎囊括了全省最精致、最安全的农产品,其中不乏中国名牌、驰名商标、省级名牌等产品。“设立这个平台,就是要充分展示我省农产品品质优良、质量安全、特色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满足市民对优质、健康、安全农产品的需求。”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表示,中心成功的关键就是为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方和需求方架起了桥梁。
展销中心开张当天的热闹情形,至今仍让负责运营的杭州秋梅公司总经理潘秋梅记忆犹新。“世纪联华、欧尚超市、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和浙江大学、杭氧等单位都闻风而来。”慧眼识珠的客商不在少数,广州市渔龙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武胜在开张当天与中心签订了50万元的供销合同,“有了这个平台,不仅能买到优质的浙江土特产,还节省了大量采购成本。”开业当天,展销中心就与6家企业签订了总价值106万元的供销合同。
在杭城,市、县级的农产品展示中心、专卖店为数不少,省级中心如何能脱颖而出,管理者在展示展销方式上动起了脑筋。“我们把传统摆摊式的、静止的销售模式,转变为主动的、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这一突破效果相当明显。”潘秋梅告诉记者,他们采用零售与团购相结合,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零售服务的同时,重点组织营销人员开拓单位团购市场,同时开设网站,实现了网上看货订货。到今年9月底,已实现营业收入近3800多万元。
延伸公共服务农产品产销在这里有效对接
近年来,我省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合作社、农企等生产经营主体对市场、科技等公共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尤其是对市场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省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的设立,是一个利好多方的举措,它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之间架起了互通桥梁,使得政府公共服务得以更深入的强化。”浙江大学有关专家表示,政府公共服务的延伸,进一步放大了中心对农产品的信息反馈、品牌宣传、销售方式等方面的多重效应。
在中心8月份举行的海盐优质农产品推荐周上,海盐的100多种土特产集中摆在了杭州市民眼前,赢得了阵阵称赞,这让该市农经局局长蔡其良相当满意,“展销中心这个平台,为我们县级地方农产品品牌推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为更好地推广各地农产品品牌,中心专门划出200平方米的区域,作为新闻发布和产品推荐区,并为活动提供媒体邀请、会场布置等服务。成立一年来,已有多个市(县)在中心开展农产品推介活动,建德三都柑橘、遂昌原生态农产品、奉化水蜜桃等优质农产品在杭城的名声因此更响。“除了让展销中心成为全省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商业洽谈的平台外,通过它建立起农产品销售的信息互通渠道,探索新型的农产品流通业态,这一点我们更加看重。”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富阳天依蜂贸易有限公司是最早受益的企业之一。公司负责人童依平告诉记者,产品进入展销中心后,销量稳步上升,产品竞争力更加明显。“依托这个平台,产品直接从基地对接消费者,省去了不少中间环节,产品销售更快捷、更方便,相比于进超市,成本也大大降低。”
随着市场的开放,农产品竞争日益加剧,拥有畅通信息渠道的企业,无疑能在竞争中领先一步,展销中心的建立,破解了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中心专门建立了一套客户信息反馈机制,每个月对进入中心的产品销量进行前后各100位的排名,多次排位末尾的产品将被撤柜。
湖州一糟鸡生产企业,产品在中心多次排名靠后,消费者的信息反馈显示,该产品不符合杭州市民的口味。得到这一信息后,企业立刻研发调整口味,新产品销量翻了好几番。“有了中心这个信息反馈机制,企业就有了通往市场的快速通道,这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该企业负责人说。
政府企业互动发展活力在这里激情迸发
如今的省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已成为我省农产品展示、市场信息反馈、商业洽谈、产品营销和政府公共服务的窗口和平台。但如何让这一多功能平台保持长久生命力,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在潘秋梅看来,一个农产品专业“卖场”要赢得消费者认可,安全是第一要素,这也是产品进入展销中心的最基本条件。她告诉记者,中心对农副产品的安全门槛十分高:没有通过省市质监部门检测的产品不进、不是绿色无公害的产品不进、没有通过展销中心检测的产品不进……种种的措施,保障了所有进入展销中心的产品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中心还与省、市质监部门合作,对所有进入展销中心的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测,同时,对进场产品收取一定数额的质量保证金,若有客户投诉,经核实确属产品质量问题的,由中心先行赔付。
“这个集全省优质农产品总汇的平台,给企业提供了极大的运作空间。”潘秋梅告诉记者,有了这个平台,全省的农业龙头企业就成了中心的供货商,其竞争优势不言而喻,这就是实现盈利的资本。
目前,中心已成为省政府食堂、世纪联华等近百家单位的定点采购点。潘秋梅计划以连锁店的形式,在省内开出100家“优农汇”品牌店,争取在5年内实现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目标。
“如果这个计划能够顺利实施,中心不仅能够正常运作,发挥的作用也将更大。”潘秋梅对此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