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农业两区建设特刊

“柑橘之乡”的华

美嬗变

——衢江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袁卫 见习记者 姚力丹
    在今年5月出台的全省第一批25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
      区创建点名单中,衢州市衢江区现代农业综合区榜上有名。
      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齐头并进,设施农业、循环农业遍地开花……时隔半年,这片孕育着衢江区现代农业发展希望的沃土上,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近日,记者来到衢江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近距离感受了“柑橘之乡”的华美嬗变。
    做改良基础的“先锋区”
      在衢江区红艳草莓合作社的基地内,社长徐六泉正忙着把200亩草莓基地的毛竹大棚换成钢架大棚:“安装1亩钢架大棚的成本很高,大约在1.5万元左右,但现在我们每亩钢架大棚可获政府补助0.3万元,这样200亩大棚就能得到补助60万元,真帮了我们大忙!”
      农民建大棚,政府来补贴,徐六泉的实惠得益于衢江区今年出台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若干意见。“这项政策规定,只要是在现代农业综合区核心区内新建单栋、连栋钢架大棚和温室大棚50亩以上的,政府都给予补助。”衢江区农业局科教产业科科长程云来告诉记者,“不仅是建大棚有补助,连流转土地也有奖励。”程云来介绍,当年一次性连片规模流转耕地在2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10年以上的,土地流进户每亩就可获得200元的资金补助。“自从现代农业综合区开始建设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委书记、区长先后多次到综合区进行专题调研,现场解决难点问题,仅仅为了制定保障政策,区里就召开了4次专题会议。”程云来告诉记者,“就在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区委、区政府和农业局的领导还放弃休息时间,到综合区现场办公,布置园区建设工作,还组织有关人员前往山东学习发展玫瑰产业和设施蔬菜的先进经验。”
      为整合项目、集中投入,衢江区还成立了综合区管委会,配了10个编制,并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任党工委书记,建设决心之大,可见一斑。
      据了解,截至目前,衢江区已向综合区投入1084万元用于水利、道路、防洪工程和电网设施建设,目前还有6个项目正在实施,预计总投入将达2413.9万元。在衢江区上下各级的精心呵护和细心孕育下,一个建设面积24853亩、辐射面积55000亩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正“破壳而出”。
    做致富农民的“聚宝盆”
      在浙江宝岛泰丰科技有限公司百合花基地里,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建设70亩连栋大棚,放眼望去,一座座现代化的连栋大棚犹如在钢架大棚密布的“银色海洋”上激起的朵朵浪花。公司董事长白圭缙是来自台湾的留洋博士,他从事的是被誉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花卉苗木培育。“我们从2007年开始从荷兰引进最新的百合花和剑兰种球,经过多年的研究培育,目前公司已经具备了种球自繁能力。”白圭缙介绍说,通过自繁自育,今年该公司百合花种球数将达到600万个,剑兰种球500万个,预计公司鲜切花收益有300万—500万元。“自繁种球的成本不到从荷兰进口的十分之一,将来,我们不仅计划自己种鲜花,还将在不违背与荷兰签订的技术协议基础上,将鲜花种球以订单生产的形式提供给周边农户种植,再回收鲜花进行统一销售,预计此举将给农户带来每亩一季2000元左右的收益。”白圭缙告诉记者,他已经把大学刚刚毕业的儿子也从台湾带到了这里,“只要政府的支持力度一直这么大,我就打算把这份‘朝阳产业’在这里生根发芽,自己得效益,农民得实惠。”
      浙江九九红玫瑰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人民币,把月亮湖玫瑰园打造成集种植、研发、加工、旅游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园,目前已投资3000万元,种植玫瑰680亩,开发出玫瑰精油、玫瑰浸膏、玫瑰花粉、玫瑰花茶等名贵的天然产品。公司负责人介绍,玫瑰精油可以制作高级香水、化妆品,还可以用于医药、食品、高档烟草、红酒,价值远高于黄金,俗称“液体黄金”。公司目前正在筹建玫瑰产品开发研究所,今年12月底前,还准备建35亩连栋钢架大棚玫瑰育苗基地,建玫瑰种植生产基地2000亩,再上2条玫瑰精油提炼生产线,生产能力将大幅提高。
      不少公司把综合区看成了一个可以壮大自身并带动农民增收的聚宝盆,纷纷来此“扎根筑巢”:目前,综合区已有一加一农业发展(衢州)有限公司、浙江九九红玫瑰科技有限公司、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林氏西瓜专业合作社、红艳草莓合作社、萧峰生态果园、龙海蔬菜专业合作社和早甜丰葡萄开发有限公司等8家现代农业企业(合作社)入驻,总投资达2.5亿元人民币。
    做现代农业的“根据地”
    “到2012年,综合区每年可为全区新增农业产值8060万元,”衢江区农业局局长汪泉水说,“我们的目标是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把衢江区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成为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示范区、先进科技应用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做到设施装备良好、技术模式先进、产品质量安全、经营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到位,实现经营规模化、产业集群化、管理企业化、产品高端化、服务社会化。”
      据了解,按照“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要求,衢江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分设了精品柑桔示范区、优质粮食示范区、高效蔬菜示范区、对外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生猪移栏上山示范区和沼气循环利用示范区等6个示范区,并将工业化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贯穿园区建设始终,通过稻草还田、沼渣还田、地力培肥、稻菜轮作、肥水同灌等循环模式的推广以及主体培育、机制创新和农作制度改革,有效拓展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为全区农业发展树立一个可看可学的典范。“不仅仅是综合区要获得大发展,全区的农业也要通过综合区的示范作用,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综合区管委会负责人说,把综合区建设成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据地”,尽量发挥示范作用,是衢江区上下的共同想法:为了促进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再生资源利用,衢江区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建设相关示范项目;而为了给周边农户提供对比参照,衢江区红艳草莓合作社专门拿出6个大棚,进行了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的对比试验。“我们要以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以玫瑰、百合花为特色,以草莓、葡萄、蔬菜、西瓜为重点,增强综合区的发展源动力、科技支撑力、措施助推力和政策保障力。汪泉水说,通过综合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衢江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为吸收外来资金投入农业提供平台,带动周边乡镇的发展,让衢江区现代农业建设更上一层楼。”
    衢江区委书记朱建华(左一)在现代农业综合区内调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