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厉永强
地处我省中部的东阳,连续多年出现在全国百强县的行列中。当地农业经济特色明显,基本形成了火腿、药材、香榧、席草、青枣、茶叶等六大特色产业,1200多年历史的东阳火腿更是名扬中外。如今,随着“两区”建设的推进,东阳更是高奏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曲。
从去年底开始,东阳市坚持把建设好“两区”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因地制宜,密切部门协作,通过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完善政策、加大扶持,扎实推进东阳市“两区”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目前,该市已制定了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规划总面积6.75万亩,其中东白山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列入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计划,东阳市城郊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除现代农业综合区外,还制定了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的建设规划方案(含农林水),规划总面积3.48万亩。该市已立项实施市级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精品园建设项目19个,建设总面积1.62万亩。
今年9月,《东阳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通过了省市专家评审论证,这是继诸暨市之后我省出台的第二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当前已全面展开项目实施工作。
抓规划,明确建设目标
自开展“两区”建设工作以来,东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市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并结合当地农业主导产业规划,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求,统筹规划“两区”建设目标和产业布局。
东阳市人多地少,粮食供需缺口较大,外向依存度较高。全市14个镇乡、街道共规划了2010-2018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区块195个,其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区块72个,面积占71%。计划2010年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2.2万亩,至2014年建设10万亩,至2018年建设17万亩;每个镇乡(街道)规划1-2个千亩畈作为省级储备项目。同时,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面,提出了两个“125”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目标,即用3—5年时间,建成10个市级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2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5条特色农业产业带(茶叶、香榧、果蔬、中药材、席草);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特色农业精品园10个。
“粮食生产功能区代表当地最先进的农业科技水平。”东阳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功能区建设可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和良制,预计到2020年可年增产粮食4500吨,按现行国家稻谷收购保护价1.96元/公斤计算,可年增经济效益837万元。
抓组织,健全建设体系
为切实加强对“两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东阳市政府成立了由涉农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乡、街道相应建立管理实施组织。建立园区建设工作季度报告制度,并把“两区”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农业经济竞赛活动和镇乡(街道)、涉农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以确保“两区”建设工作的落实。
目前,东阳市已全面展开“两区”建设工作。今年2月,当地政府及时出台《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先后召开了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题会议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完善了综合区规划编制内容,完成了农业、林业、水产等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实施方案申报工作和东阳市城郊综合区规划修改编制等。
抓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东阳市及时出台了“两区”建设的技术标准和政策举措,建立了“两区”建设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规定对列入“两区”建设项目的新建内容,在产业化项目补助的基础上再提高30%的补助标准;对于“两区”规划项目实施的新建田间道路、灌排沟渠及其配套生产设备,给予投资额的5%补助;年度内单个项目补助最高可达30万元。同时,该市还对于主导产业基地、规模化设施农业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等都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该市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建立“两区”建设专家组,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力度,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完善土地流转扶持政策,对当年新增连片规模流转土地5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受让流转土地用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并按要求签订规范合同的,一次性给予镇乡(街道)每亩10元的工作经费补助;一次性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水田每亩50元、旱地每亩25元的工作经费补助。
抓主体,培育有生力量
该市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招商、东阳人回归工程等措施,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工商业主、农业龙头企业等到园区投资创业。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的,项目补助比例提高10%;对新增基础设施、机械设备、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新增投资额5%的补助。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经营水平。支持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开展标准生产、供种供肥、植保防治、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工作。强化规划刚性,加强对“两区”建设主体的教育培训,提高业主管理、科技、营销等各方面的素质。
目前,该市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等90%以上的建设主体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市还全面落实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实行首席农技专家负责制度,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
抓投入,完善投入机制
“两区”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东阳市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战场。面对推进“两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和艰巨任务,东阳市政府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突出一产,多方投入、主体实施,资金整合、项目跟进”的“两区”建设投入机制。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交通建设等财政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整体效益,不断加大对“两区”建设的投入力度。今年市财政直接用于“两区”农业产业项目建设资金可达300万元。该市还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创办各类园区,积极引导工商企业等社会资金多方投资“两区”建设。如今年歌山镇上康菊花专业合作社已投入260多万元,用于花卉精品园的标准大棚及基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虎鹿镇金子湾农庄也投入了200余万元用于300多亩的香榧精品园建设。据初步统计,今年该市各类业主投入园区建设资金已达3800余万元。
为了加快“两区”重点项目建设,东阳市政府积极筹措项目资金,通过向上争取、业主投入、社会参与等多种途径,加大“两区”建设投入力度;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注重提高园区建设科技含量,提高项目建设效益。该市计划在省“两区”建设现场会后,组织召开东阳“两区”建设推进会,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在全市掀起“两区”建设工作的新高潮。
粮食生产功能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