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农机化

嘉兴:

一个平台年均增效1000万元

  •   2007年以来,嘉兴市专门开发并推行《嘉兴市农机服务信息系统》平台,有效实现了农机作业服务主体与农业生产主体间信息的双向互动,农机作业服务效率、大大提高效益。运行两年来,该平台累计节本增效约2000万元。
    突出四大功能 注重队伍建设
      2007年下半年,嘉兴市农机部门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同开发《嘉兴市农机服务信息系统》平台。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平台开发成功,并在经过1年多的试运行之后,于2009年10月份投入应用。
      据介绍,该平台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信息互动功能,建立农机服务信息直通车和农机维修直通车,为机手提供信息发布和检索服务;二是技术交流功能,建立服务技术多媒体可视化语音交流平台,实时提供了技术咨询、信息交流;三是技术培训功能,建立农机电子图书库、多媒体教学课件库,提供远程技术培训服务;四是信息管理功能,设计了一套信息管理模块,为各级农机服务部门统计、分析和决策提供服务。
      在完善平台的同时,信息服务队伍建设也有条不紊地进行。嘉兴市专门组建农机服务信息员队伍,目前已有农机服务信息员450余人。该市农机管理部门还定期开展培训,已组织培训10余次,累计培训信息员600余人次。同时,建立了一支由嘉职院高校教师、企业技术员组成的农机技术专家队伍,为系统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实现四级联动 增强服务能力
      为更好地发挥农机服务信息平台的作用,嘉兴市农机管理部门还制定了由“市、县、镇(街道)、村“四级联动”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农机服务信息平台的运行,并在桐乡、秀洲等地率先开展试点。
      分工合作机制的确立,有效确保了信息服务的及时到位。在平台运行中,农机专家主要提供农机技术相关视频、文字、图片等信息,为机手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各级信息管理员定时提供经济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为农机作业提供实时信息服务。农机服务部门运用GIS信息分析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系统数据进行深入处理,形成图、表等直观信息,对全市农机化发展进行管理、监测和分析、评价。
      此外,该平台还实现了与浙江农民信箱有效对接,进一步丰富了农机从业人员和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强了系统的信息服务能力。
    多重效应显现 服务空间更广
      在运行中,该平台每天更新农机作业及机具需求情况,及时为机手、农机服务组织和各级农机服务部门提供最新的信息,有效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
      统计显示,在该平台的引导下,联合收割机日均作业量能增加32%,亩均收费价格下降了12.5%,耕作拖拉机日均作业量提高了21%,亩均收费价格下降了9%,农机转移和等待作业的时间大大减少。
      据测算,2009年该平台共调度引导跨区作业收割机810台(次),实现服务产值3710万元,实现利润742万元,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也从中净增加收益15%左右,为农民减少支出1000万多元。
      在帮助农民节本增收的同时,该系统平台还成为嘉兴农民的学习场所。平台提供了丰富的电子图书、视频资料、农机产品等网络信息资源,农民和机手“不出家门”就能随时随地学习农机技术。目前,《嘉兴市农机服务信息系统》平台共已发布农机作业信息1.8万条、技术信息307条、市场信息572条,有效扩大了信息服务的覆盖面,增强了农机部门为农服务的效能。“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农机服务信息平台,充实平台信息,增强信息服务能力。”嘉兴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把平台的应用范围扩展到耕作、种植、植保等作业和农机油料供应、农机维修等多个领域,最终将其建成一个提供各类农机作业、作业保障和技术、市场、政策等农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信息员培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