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畜牧兽医

养猪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之作

——来自杭州农法生猪专业合作社的报告

  □戴旭明
  杭州市萧山区是我省养猪强区,养猪规模化程度一直名列全省前茅,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就有30多个,部分牧场甚至已发展成年出栏几十万头的超级大场。但多年来,该区生猪业始终停留在养殖阶段,饱受生猪市场波动的冲击。
  2006年,由萧山法庆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楼法庆发起,多家规模猪场和部分大户联合成立的杭州农法生猪专业合作社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冰点。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该合作社业务已延伸到养猪业多个领域,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明显,堪称我省养猪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之作。
生存之本:规范合作
  农法生猪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4月,2008年5月新吸收部分社员进行了扩股,目前有核心社员30个、普通社员75人,注册资金500万元。
  该合作社严格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操作,遵照自愿入社、自己认股的原则,合作社制定了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大会等制度,明确社长、理事会、监事会及其成员的职责,每年定期召开社员大会,决定投资、分红等重大事项。合作社平常事务由理事会成员和几个规模大场的骨干社员负责,有几名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服务、财务管理和业务拓展等工作。
  合作社收益,在提取风险金、公益金、公积金后,再按入股金额和投售生猪数量分红。去年,合作社获得净利132万元,提留40万元风险金和公积金、公益金后,按股金分红31万元,销售返利61万元。
  在保留社员自有猪场的基础上,合作社组织推进标准化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建设,整合养猪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势,建成了集种猪繁育推广、饲料采购加工、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和肉食品销售以及粪肥收集利用一体化的经营体系。
发展之计:全面服务
  农法合作社社员都有自己的猪场,总存栏量达15万头以上,年出栏商品猪20多万头,其中还有3个种猪场,对合作社服务需求强烈。从近几年实践来看,该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饲料、药品等统一采购。根据社员申报的饲料原料数量、品种和常用药品等,合作社统一向外采购,再按成本分给社员,规模大场社员直接与供应方结账,小规模社员委托某个大场统一结账。由于采购批量大,能做到价格便宜、质量保证。同时,合作社加强了对玉米、豆粕、鱼粉和各类饲料添加剂、兽药的质量监督,对饲料添加剂要求供应单位实行无残留保证机制。
  指导规范生产,创建优质品牌。合作社按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社员单位必须执行无公害生猪养殖系列标准。各场全部建立养殖档案,切实做到质量安全可追溯;建立科学免疫程序,严禁使用违禁药品,生猪出栏前一个月停用敏感药物和疫苗。合作社对社员牧场开展种猪调剂、人工授精、防疫等服务以及各种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进清洁化生产,推广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技术,确保养殖场废弃物做到减量化、资源化。
  综合利用粪便加工有机肥。在各社员猪场建立猪粪处理加工分厂的同时,合作社合资成立杭州广绿生物肥料有限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省内最大的畜禽粪便有机肥厂,该厂占地160亩,具有年吸纳消化20万吨畜禽粪便的能力,年生产有机肥5万吨。该厂投产运行以来,当地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利用。
  开展生猪收购、屠宰和零售。合作社出资,委托社长楼法庆承包了长期经营亏损的萧山肉联厂,作为合作社下属企业。肉联厂单独经营,独立核算,以收购生猪、屠宰加工、肉品批发为主。肉联厂既收购社员的生猪,也向市场采购商品猪,当商品猪市场价格很低或严重滞销时,肉联厂优先收购社员的商品猪。比如去年4月,“猪流感”传言四起,一时出现大范围生猪压栏,肉联厂就优先收购社员的生猪,减轻了社员压力;而社员在生猪价格低下时,也愿意把商品猪优先卖给肉联厂,因为合作社会按投售商品猪的数量返利给社员。通过强化管理,肉联厂生产能力得到成倍提高,年屠宰商品猪从原来的7万头增加到20万头。
  合作社还在萧山区各大农贸市场陆续设立品牌放心肉连锁销售店,目前已在萧山城区设立了六个连锁专卖店,在上海南郊奉贤的上海海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设了大型肉类批发部。专卖店年零售猪肉2万头,向企业、学校等集体食堂配送猪肉2万多头,占到该社出栏生猪总量的20%以上,年销售总额5000多万元。合作社用东江牌和“永兴康”两个品牌开拓市场,由于宣传到位,实行专卖,消费者放心,猪肉销售量逐年提高。
  新建和承包其他猪场。合作社社员除抓好原有各自养殖企业外,还由部分社员合伙投资,在江苏徐州宁山建设了年出栏2万头的生猪基地,为萧山养猪业首次走出浙江、突破用地局限和异地扩大再生产探索了新的路子。合作社还利用自身的技术、经营优势,承包了年出栏2万头的萧山富春养殖公司,增加了合作社的生猪产量和经济收入。
取胜之道:机制灵活
  成立短短四年多时间,农法合作社就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其成功之道,有这么几条:
  起点高、规模大。该社有社员105个,注册资金500万元,全社年销售额9000万元,合作社的注册资金、年销售量、服务范围都走在全省前列。该社社员全部是规模大场或养殖大户,不同于普通农民组成的合作社,有实力承包大型肉联厂,新建大型有机肥厂,企业所得归合作社集体所有,使合作社在短短几年内就有了较多的积累和分红,合作社也得以日益壮大。
  内部管理规范、民主。该合作社以规模大场和大户为基础,其中有6个实力相当的大场为骨干,还有30个较大规模的核心社员,合作社社员本身经营和管理能力强,经济实力也强,社员之间属于强强合作,其合作机制不同于龙头企业带农户的模式,不会出现一个人说了算或一个人独占大股的不平等情况;也不同于全部由普通农户组成的合作社,缺少领头人和经济实力,难以开展全方位服务。合作社各项制度健全,在分红、返利等涉及社员切身利益方面能做到公平公正,理财民主,账务公开,有利于增强社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统分结合,机制灵活。由大规模牧场组成的合作社,社员在保持自身企业生产的同时,还能通过合作得到服务和利益,既保持相对独立性,也具有广泛的合作性。
【笔者感言】
  农法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类似于国外大型合作社,由专业从事养殖业的社员组成,合作社根据社员要求,用积累资金组建加工厂、流通企业和服务机构,聘请专业人员管理,吸收各方面人才,管理科学,运行规范。
  该合作社出现和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却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是我省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朝着现代化畜牧业方向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预示着我省畜牧业开始从只抓生产发展向理顺生产关系的方向转变,从单一生产经营向一二三产业联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转变,生产主体的经营理念和运行机制也出现了新的转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