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勿忘关心农村“留守男”

  如今,说起农村的留守群体,人们通常关心的是留守孩子、留守妇女,或者留守老人。其实,还有一个“留守男”群体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则往往被忽视了。
  所谓“留守男”,一般是指妻子中长期(半年以上)离家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丈夫却留守家庭,肩负起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政府优惠农民工新政策不断出台,农村外出打工群体,也由原来的以男性为主,逐步发展到夫妻同时外出打工。但是,有一些男性因文化不高、身体不佳不宜外出,只好让妻子出外打工挣钱,自己留守家庭;也有因心理素质等原因,不愿意外出闯荡的;还有因当地农业生产重任妇女难以承担,且父母或子女必须留人照顾而留守的。
  “留守男”与“留守妇女”一样,同样有着“三重”(体力劳动重、抚养任务重、精神负担重)、“二少”(社会活动少、夫妻见面少)现象。如果长此以往,不仅直接影响农业正常生产,也不利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要切实解决“留守男”的现实问题,要靠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政府和社会应加快针对农民工的政策和制度建设;农村基层组织,要根据农村“留守男”的特点,采取帮扶、关爱、疏导、管理等措施,对心理压力过大者,要及时予以有效的疏导。
  (摘自《农民日报》 吴小龙/文 2010年9月27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