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湖州吴兴区八里店镇有支“机械部队”

8

个农民种了

  3
万亩地
  本报讯 (通讯员 郑嵇平)如果按照每户3至4亩的口粮田标准来计算,3万亩地需要多少户农民来耕种?一算便知。然而在湖州市,如此大面积的田地却被8个农民耕种完了,他们就是吴兴区八里店镇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今年以来,合作社开出装备精良的农机车队,跑遍三县两区,共耕种了3万多亩水稻、西瓜和葡萄。
  这支农业“机械部队”来自湖州市吴兴区新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内。近日,笔者来到了尹家圩村,试验区万亩功能水稻现代农业园区的大部分面积落在了该村。笔者在村口遇上了合作社负责人孙梅金,接到任务的他正准备出门。“南浔区和孚镇那边要种100亩大白菜,叫我去帮忙。”老孙说,这项任务对他而言是小菜一碟,“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
  老孙说话底气十足,是缘于他们的合作社各类农机一应俱全、装备精良。该合作社成立于去年,共有社员8人,总投资已达160多万元,目前共有拖拉机8台、收割机2台、插秧机4台、除虫机15台、插秧流水线2条、秧盘数万只,是湖州市仅有的2家上规模农机专业合作社之一。“当初成立这支‘机械部队’,目的就是为了让村里的粮田实现高产高效。”尹家圩村党总支书记孙新江说,该村是一个经编产业特色村,产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大批农民从事该行业。对于他们来说,村里的数千亩粮田如何实现高效管理是一道有意思的“数学题”。“现在他们8个人就能种完全村水田,解决了良田抛荒问题,也解决了农民后顾之忧。”孙新江说,村民们把粮田流转给村里的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后,再由企业将育秧、机插、机收等环节外包给合作社,村民每年都能领到米票,凭票去农业龙头企业领米,省心省力。“长兴的葡萄园里也有我们的汗水!”合作社社员施文江说。今年,他们合作社把业务拓展到了村外,湖州市的不少田埂上都留下了他们拖拉机的轮胎印。“一台拖拉机一天能翻70亩地,那次去长兴作业,500亩葡萄地很快就完工了!”据介绍,目前,该合作社的服务拓展到了水稻、西瓜、葡萄等多个产业,今年服务面积已达3万余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