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农机化

义乌:温室育秧初露锋芒

  •   近年来,为突破水稻机插技术推广瓶颈,义乌市农机部门开创性地采用工业化的理念,选准智能化温室育秧作为推进机械化育插秧工作的突破口,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智能化温室育秧中心,以此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率先研究,技术日趋成熟
      2007年4月,义乌宝丰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率先在该市建立了一个60平方米的简易育秧温室,开始了机插秧温室培育技术的研究。当年,合作社就育秧20余批,机插1100亩,为智能化温室育秧中心建设奠定了基础。
      尝到甜头后,义乌市在次年2月投资23万元,建立了全省首座智能化玻璃育秧温室,面积达到120平方米。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智能化温室育秧中心5个,温室7幢,面积1110平方米,年育秧能力3万余亩,智能化玻璃育秧温室中心已初具规模,机插秧温室培育技术日趋成熟。
      义乌市温室育秧中心的成功建设,给全省育秧中心建设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多措并举,建设成效显著
      温室育秧中心的建设,得到了义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该市专门设立了农机化促进工程,给予育秧中心等农机化服务中心投资额50%的补助,重点扶持服务中心的设备购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该市还一直把育秧中心建设作为农业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省部共建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的重要建设内容来抓,这些项目的实施,无疑成为温室育秧中心建设的重要推手。
      该市农机农艺部门则从科技创新入手,突破了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育秧瓶颈。去年,该市起草形成了全省首个《机插水稻温室育秧技术操作规程》,制定了温室育秧技术规范,为温室育秧中心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围绕粮食功能区建设,义乌市合理布局温室育秧中心,逐年分步建设。目前,该市已分别在义亭、稠城、大陈、后宅等地建设育秧温室7座。今后两年内,该市计划再建设2-3个育秧中心,力争使全市温室育秧能力达到5万亩以上,温室育秧占全市机插秧面积的80%以上。
    注重实效,提升服务水平
      机插秧温室培育技术的成功,有效破解了水稻机械化插秧过程中的育秧难题。据介绍,实行工厂化生产后,秧苗质量得到了保障,秧苗发芽率比大田育秧提高10%以上,可节省种子用量20%以上,育秧时间缩短50%,而且具有省秧田、省工、省秧盘等优点。今年,义乌市机插面积达到3.7万亩,育秧中心育秧面积占全市机插秧面积的60%。
      智能化温室育秧中心的建设,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秧苗培育难题,也提高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该市农机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各育秧中心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对外开展服务,涌现出了订单服务、半托服务、全托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如宝丰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今年共育秧苗6000亩,对外服务5350亩,服务范围涉及义亭、稠江、赤岸、城西等7个镇(街道)及周边的金东、浦江等县(区),创造经济效益16万元。
      据统计,今年义乌市5个温室育秧中心共育秧2.2万亩,对外开展服务1.7万亩。智能化温室育秧中心的建设,有效拓宽了农机服务的内容,完善了农机作业服务体系,促进了农机服务向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