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农机化

节能减排,农机在行动

  •   ■本报记者 俞廷尚
      近期,一场节能减排攻坚战在全省打响,关停落后产能、高耗能企业有序用电等一项项强硬措施得以施行,节能减排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正逐渐演化为全省人民的共识和行动。在我省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的热潮中,农机行业积极实践,大力打造“低碳”农机。
    政府
    报废老旧拖拉机发补贴
      在农业生产领域,拖拉机等农机是燃油消耗的主力,特别是超期服役的老旧拖拉机,不仅能耗高,而且排放物也严重超标。仅杭州市,到前年底已达到报废使用年限的拖拉机就多达2733台,占该市在册上道路拖拉机总数的11.6%,超期服役的拖拉机所造成的废气排放和燃油消耗数量不小。
      有关部门的一项检测表明,达到报废年限的小型拖拉机耗油率为292.36克/千瓦·小时,超出标定功率油耗值11%。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制度,加之农民观念和资金制约,农机报废更新长期以来难以推行。“超龄”服役带来的安全事故隐患和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机化的健康发展。
      2007年,我省在全国首开先河,率先出台拖拉机报废更新办法,自愿报废“超龄”拖拉机的机手,购买补贴目录内的农机具,补贴标准可再追加10%,单机追加补贴不超过1万元。对上道路行驶拖拉机达到报废年限的拖拉机,依法实行强制报废。全省各地由此掀起了报废老旧拖拉机的热潮。去年杭州市在省补的基础上,再额外落实补贴资金100万元,全年共报废拖拉机1248台,是2008年的22.7倍,今年上半年又报废532台。“拖拉机报废更新政策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农机作业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和安全隐患,有效提高了机手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省农业厅农机首席专家舒伟军表示,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促进农机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大有裨益。
     企业
    低能耗产品更受宠
      农机动力产品必须依靠燃料助推,目前还无法以清洁能源和混合动力替代柴油,降低柴油发动机的能耗、减少排放是最为直接的节能减排路径。作为老牌柴油机生产企业,浙江四方集团近年来从技术创新入手,研制的多款低能耗、高性能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2007年,四方集团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方向,开始研究以SF120型为代表的油耗低、排放低的节能、节材、环保新型单缸柴油机。技术人员在久保田RK125等柴油机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小功率单缸柴油机设计制造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多年来研究成果,研发出了改善起动性能、采用直喷式燃烧方式和滚动轴承主轴承等多项创新技术,大大降低了能耗,使开发的SF120型柴油机在经济性、动力性、可靠性方面居国内外同类产品前列。
      据该公司总工程师李红阳介绍,SF120型柴油机整机结构紧凑、排放低,废气排放达到国Ⅱ指标,油耗水平达到234.1克/千瓦时,超越了日本久保田公司的同类型产品,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目前,该款产品远销日本等国外市场。
      针对用户降低燃油率的要求,四方公司在农机节能减排领域积极探索,加大研发低油耗产品。近年来,该公司的多款用上新型节能柴油机的拖拉机产品深受农户欢迎,仅今年,我省农民享受购机补贴购买的“四方”拖拉机就超过2000台。
     机手
    省油的技术有很多
      省油,就意味着降低作业成本。随着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和农机服务范围的拓展,节能对众多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来说越发显得重要。在农机作业、维修等实践中,他们摸索出了不少省油节本的“小窍门”。
      桐庐农机手黄兆剑是一位有着十多年农机作业经验的老机手,在收割机节油上,他有不少独门绝招。“在保养中,一般作业50小时后就要更换机油。”他告诉记者,千万不要省机油钱,只要润滑到位,收割机的油耗和磨损就能大大降低,赚回来的大大高于机油的钱。“下田收割要先确定好行走路线,避免走空趟,掌握好割幅和稻茬高度,减小作业负荷。”黄兆剑说,就凭这几点,他收割1亩水稻的燃油成本就能比一般机手至少低2元。
      浙江大学的有关研究也表明,机手掌握了农机保养、维修的相关技术后,可对柴油机进行优化调整,平均每台可因此提高功率12%,降低油耗11%。可见,无论是保养还是维修,节能的办法还有很多。
      舒伟军认为,研发推广节水、节肥、节药和节油等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的老旧农业机械,减少或优化作业环节等,都可以成为我省农机行业节能减排的措施和方向,做好这项工作的潜力很大。拖拉机维修。 唐政渊 摄
    新型节能机具受欢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