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朱军备 康庄严)位于象山大塘港边的新桥石昌鱼种场,池塘里养殖着南美白对虾,大棚下放养着象山大白鹅,虾塘周围种植了牧草。养殖户潘仁照自豪地说,从去年11月开始,他利用对虾起捕后600亩虾塘的空闲季节种植牧草和蔬菜,并放养了1.5万只大白鹅,一季就增收40多万元。利用虾塘淤泥种草,草喂鹅,鹅粪又成为虾的饲料,这样一来利用了废物,改善了环境。这是宁波市发展循环农业的一个缩影。据宁波市农业局局长鲍尧品介绍,去年,该市实现的农业总产值中,受益于循环经济的农业产值占50%以上。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业资源日益短缺,规模养殖产生的畜禽粪污和化肥、农药投入品却造成了一定的农业面源污染。2008年,该市编制了宁波市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循环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由此全面拉开了循环农业建设大幕。
目前,该市各地已形成农牧结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立体种养等五大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同时,各地还摸索出多种具体形式,如鄞州区首创了蔺草田免耕套种直播晚稻,余姚成功实现茭白田套养鳖,象山推行海水养殖循环,奉化尝试稻蟹共生、竹园茶园养鸡、鱼贝藻结合养殖等模式,尤其是宁海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三级交叉式循环农业体系”,被誉为“宁海模式”。
循环农业降低了治污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悉,从2004年至今,该市共推广新型生物农药实施面积28.8万亩,平均每亩减少农药成本29.5元,节本增效9800多万元。全市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废水治理达标率达80%,秸秆利用率在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