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我国可开垦耕地不足7000万亩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日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时说,我国宜耕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可开垦成耕地的不足7000万亩。
  张平介绍,尽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受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非农建设占用等因素影响,耕地数量仍逐年减少。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8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耕地质量总体偏差,中、低产田约占67%,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废”污染等问题严重。
  同时,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春耕和秋冬种期间用水矛盾突出;淮河以北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而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五分之一;北方部分地区已出现地下水严重超采。
  据张平介绍,国家将严格保护耕地和淡水等粮食生产资源。具体做法是: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关系。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粮食生产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化经营。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先补后占制度,不得占优补劣。加强耕地后备资源保护。完善耕地保护监督和惩罚机制,加强土地督察和执法监察,坚决遏制土地违规违法行为。
  强化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统筹水资源配置,严格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抓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搞好重点区域水土保持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地下水保护。
  (据新华网 周英峰、周婷玉/文 2010年8月26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