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经

质优不怕贵 精品受追捧

  实习生 姚力丹
  单只重一斤的翠冠梨、大过拳头的黑宝石李、甜若蜜汁的巨峰葡萄、保健新宠的果王蓝莓……近日,由省农业厅主办的“2010年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不仅吸引了省内外水果经销商、大型超市等进场洽谈订货,连不少市民也争先恐后地前来品尝、选购各式时令水果。不少商家原来准备展销一天的果品,半小时就告售罄,甚至连展品也被“抢购一空”。据悉,展销会当天,我省6家果品合作社、大型果品生产企业就和来自省内外的大型批发零售商签订了6000多万元的购销协议。
老品种照样受追捧
  在精品水果展销会上,温岭滨海葡萄专业合作社的摊位前被挤了个水泄不通,“不到一个钟头,我们准备的80箱葡萄就全预定完了。”该合作社社长陈济林忙里偷闲地告诉记者:“合作社的‘巨峰’、‘红富士’等葡萄尽管都是老品种,但通过设施栽培后,肉质更韧、糖度更高,而且不裂果、耐运输,今年销路很不错,均价卖到24元/公斤,比去年提高了2元,而常规种植的葡萄每公斤只卖8—12元。”
  不仅是葡萄,记者看到,很多水果尽管是老品种,但经过技术改良后,同样受到了消费者追捧。临安市龙岗蜜梨专业合作社带来的翠冠、圆黄两种早熟梨就备受消费者青睐。“我们的翠冠梨全采用二次套袋技术,开花后一个月套小袋,再过一个月后套大袋,不仅外观漂亮,而且特别甜。”该合作社的社长郑巧红向记者介绍。
稀缺果成了紧俏货
  曾供给北京奥运会3500公斤蓝莓的浙江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也参加了本次展销,75元一箱的蓝莓,十分抢手。“蓝莓是近两年刚刚流行开来的,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现在可卖到12元/公斤。”作为全省唯一的大型蓝莓生产基地,浙江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我们所产的300吨蓝莓已基本被定一空,还和多家大型超市签订了数百万的购销协议。”
  越是新奇的水果越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这个火龙果怎么连肉都是红的?”在浙江大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记者看见一种红皮红心的火龙果备受青睐,连样品都被抢走。
  据介绍,这种叫“红心”的火龙果是从台湾引进的新品种,其果肉所含丰富的花青素,有多种保健功能。“该品种在我省的总种植面积才200多亩,我们公司也是首次种植成功,零售价高达40元/公斤,是普通火龙果的好几倍。”浙江大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朱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的年产量只有两万斤,市场缺口非常大,明年我们还将再扩大80亩种植面积。”
果业发展走上精品路线
  据省农业厅水果首席专家孙钧介绍,由于大量采用设施栽培,今年我省葡萄优质果比重就有很大提高,总产预计比上年增长1万吨左右,产值约19.6亿元,较上年增收1.7亿元。
  近几年,我省各地把打造精品水果作为提升水果产业的一大突破口,以生产高质量水果为目标,将传统的粗放型生产和管理方式向现代化、高效能和高效益转化。因为“精品果业”产出的是绿色、名、优、奇、特产品,它不以让人们吃上水果为满足,而是要让人们吃上放心安全、品质出众的好水果。
  “走精品水果路线,关键是要在种植技术上下功
  夫,比如葡萄实施设施栽培、梨采用棚架栽培、推广
  水果套袋技术、进行完熟栽培等。”孙钧介绍说,
  去年,我省全面实施“水果产业提升”项目57
  项,“在现代水果产业生产能力,新技术推广,
  果业产业化、区域化建设上取得了良好的成
  效。”
  在开发水果新品种上,孙钧认为,在做好
  发展传统水果的同时,我们也将根据我省的自
  然条件特点,适当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继续
  为像蓝莓这样的小水果做好市场开拓和正确引
  导工作。他说:“打造精品水果,产后管理也很重要。要做好产后选果工作,实行分级销售,建立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省精品水果的质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