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杀虫灯成千亩粮田“生态卫士”

  本报讯 (通讯员 戴建东)每到晚上,在婺城区汤溪镇寺平村杨林畈、穆园、高岗的稻田里,便会亮起一盏盏紫色的杀虫灯,诱杀着农田里的害虫。许多飞蛾、蝗虫纷纷扑向灯光处,顷刻间丧命。推广这种物理杀虫技术的是金华市粮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社长戴天德。
  戴天德自2007年开始承包粮田500亩。2008年,他联合当地100多家农户组建了粮丰植保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粮食生产植保新技术,并成为国际水稻研究所植保试验基地,在粮田里推行低毒、低残留农药试验,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戴天德的粮丰植保专业合作社共有107户社员,承包粮田1200多亩。
  随着农业生产“绿色、有机、营养、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戴天德不仅逐步改良大米品种,推行标准化种植,还在省农科院、金华市植保站等部门的支持下,于2008年投资20多万元,引进了绿色环保的杀虫灯。他共在田间安装了57盏荧光杀虫灯和8盏太阳能杀虫灯,其中太阳能杀虫灯可在白天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晚上自动实现光控、时控、雨控,利用昆虫的趋光、趋波、趋色等特性,诱杀稻田里的害虫。
  戴天德介绍说,刚装杀虫灯时,每3天就可杀死害虫10多公斤,而现在害虫大大减少,一般3天只有一两公斤害虫尸体。物理杀虫技术的推广,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也节省了种植成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