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经

欧盟重新规定茶叶农残标准

茶叶出口“门槛”稍稍松动

  通讯员 陈斯音
  我国是全球茶叶的最大产地,近年来浙江的茶叶出口量一直居全国首位。但受国际贸易壁垒频增、金融危机外需收缩、灾害性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浙茶屡屡遭遇出口难题。
  7月26日,我省新成立的茶叶外贸预警点发布最新市场信息:欧盟在最新文件中对茶叶中农残标准重新作出规定。专家表示,其中取消硫素含量检查的规定,对茶叶出口是个利好消息。
欧盟取消或放宽三项指标
  面对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盛行,中国贸促会浙江调解中心与浙江省国际茶叶商会合作,成立了全国首个茶叶对外贸易预警点。据预警点7月发布的最新信息,欧盟今年459号公报中,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标准有了3个最新改变。其中,噻虫啉(Thiacloprid)的MRL标准由0.05mg/kg变为10mg/kg;硫素由5mg/kg变为取消;喹螨醚(Fenazaquin)从0.01mg/kg改为10mg/kg。
  预警点专家小组名誉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表示,这次硫素含量监测的取消,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是个好消息。
  据介绍,在去年5月的伦敦会议上,由于欧盟等规定的硫素残留标准过高,中国和印度代表都提出反对意见。
  在我国茶区,普遍应用石灰硫黄合剂(简称石硫合剂)作为秋茶结束后的一种封园农药,而硫素是其中的成分之一(茶园秋冬季会停止采茶,称为封园期,期间配合农药,可以有效防治茶叶病虫害,令来年茶树生长更好)。石硫合剂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硫黄、水,其中的硫元素经过降解,仍会有部分残留在茶叶中。如今欧盟取消检测硫素,预示着,我国茶叶出口的门槛有所下降,对茶叶企业来讲十分有利。
出口茶叶,还要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笔者从预警点了解到,目前,浙茶的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杭州、绍兴等地;出口国遍布全球各大洲,主要有摩洛哥、美国、日本、欧盟等。
  据杭州市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1-5月,杭州出口的茶叶及其制品已经达到651批次,价值1732.5万美元,同比增长52.1%和52%。
  尽管增势喜人,但专家表示,西方国家的壁垒,对浙江茶叶的冲击仍然很大。
  贸促会浙江调解中心主任李春华告诉笔者,目前茶叶出口中的贸易壁垒主要是技术标准方面,尤其是欧盟、日本的标准最严格,对茶叶生产、加工的技术要求都是个考验。他说,“在出口中,国外对茶叶检验项目日渐繁多。同时,浙江不少企业对国外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评定程序不够了解,情况一旦发生变化,就常常容易踩到地雷。”
  同时,欧盟、日本等茶叶消费大国,消费者在消费茶叶产品时,往往认准名牌。李春华说,中国茶叶要在出口上有所突破,除了严格控制农药、重金属标准,还要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