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小平 实习生 葛雯斐)要推进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专用耳标钉载及信息采集是基础。根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动物疾控中心的有关规定,从今年9月1日起,所有承保的能繁母猪必须佩戴专用耳标。为此,省畜牧兽医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生猪调出大县和良种补贴县确保在8月底前完成耳标钉载、信息采集和核查工作,其余县(市、区)在9月底之前全面完成。
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是母猪生产、防疫和保险信息相结合的平台,是政府部门了解生猪信息、作出决策部署、依法管理和指导生产的重要抓手,是落实能繁母猪补贴、保险等政策的重要依据。
据介绍,我省自去年7月启动实施该项工作以来,目前全省已有76个县(市、区)进行了网上基础信息录入,72个县(市、区)进行了网上物资申报,经审核后发放耳标122.2万枚。
省畜牧兽医局要求,各地要集中力量抓紧落实,使能繁母猪射频体系建设率先与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保险及生猪调出大县、生猪标准化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省里将进一步强化月报制度,相关情况将与各类评优评奖、项目安排挂钩。
各地要严格物资申报、审核,强化物资接收、保管及发放,切实做好电子耳标的更换与回收。信息录入要严格把关,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钉载对象原则上控制在8-48月龄能够配种繁殖的母猪,地方品种母猪可适当提前,后备母猪不钉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