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虞城县贾寨镇马楼村境内的黄河故道河滩上,有30多亩地,是孙成乐夫妇一点点开垦出来的。他们靠这些地的收成,支撑着“贾寨镇敬老院”,义务收养了49名老人、36名孤儿,48年来没向政府要过一分钱。
83岁的老张说,他无儿无女,来这里已近30年,“孙成乐两口子开荒种地,天天伺候俺,还隔段时间带俺去医院检查身体……”
贾寨镇敬老院原来叫幸福院,孙成乐和妻子都是在幸福院里长大的孤儿,当时,他俩的婚礼也是由幸福院里的老人帮忙操办的。然而,就在孙成乐夫妻俩结婚后的第二年,当地政府因负担过重,突然宣布要解散幸福院,院里当时还有10多个无家可归的孤寡老人和6个孩子。因不忍心丢下老人和孩子们,夫妻俩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养活他们。
1970年冬,孙成乐发现村北黄河故道上有些荒芜的河滩,决定开垦荒田补贴家用。河滩里的荒地不仅草高稠密,且草层深厚,用铁锹根本掘不动,他们就掘一下,再用手扒,一天也就开个1平方米多,但他们从未间断。开荒6年,终于开出来了30多亩地。“有这些地,生活才算有了保障”。几年里,他们先后盖了20间房,让老人住进了当时农村还不多见的泥砖房。
“俺‘爹娘’这一辈子很勤劳,如果不是为了我们,他们也不会老得这么快。”在商丘市一家公司做部门经理的赵长岭说,像他这样被收养后成家立业的孤儿就有10多个。(摘自《东方今报》 陈涛 郭帅/文2010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