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一个“标兵”带动一群“好兵”

“双抢”时节,记者探访衢江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

  •   本报记者 袁 卫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记者走进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大田畈村,眼前是一派繁忙的“双抢”景象:金黄的早稻和碧绿的杂交稻“编织”成了亮丽的锦缎,农民们挥汗插种着晚稻,一群群白鹭或在田间捡食落穗,或在天空盘旋飞翔……
      这是衢江区粮食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内的一景,也是该区“双抢”时节粮食生产的一个缩影。
    “最坏年景里”的好收成
    “过了今天,就不用担心老天下雨了!” 8月5日,站在热得发烫的地里,高荣根缓缓舒了一口气,豆大的汗珠挂在脸上,满脸的疲惫却掩不住兴奋神色。
      就在这天,他的605亩早稻全部收割完毕,并晒干,颗粒归仓。“没想到,我的早稻居然还有这么好的收成。”老高是大田畈村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里的一个种粮大户,种了605亩双季稻和150亩单季稻。他告诉记者,自己种了几十年水稻,今年是“最坏的年景”:3月的“倒春寒”和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的梅雨天气,给早稻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但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的早稻平均亩产居然超过了405公斤。
      说起自己的种粮经,老高滔滔不绝。他说自己种植水稻有两个讲究。一是讲究品种和技术。按照生育期长短和播种期以及收获期的不同,老高选择了“中早39”、“金早47”和“嘉育253”三个早稻品种,并采用不同的播种方式,以错开种植和收获时间。“‘中早39’的生育期最短,我就采用抛秧方式最早种植,‘嘉育253’生育期最长,我就按照直播方式最晚种植,这样可以有效错开收割期,等到收获完‘中早39’,种下晚稻,再收获‘嘉育253’,一个田块一个田块依次收割、种植,一点都不耽误。”
      二是讲究管理。“别看我现在基本上采用了机械化操作,但人工管理也一点不马虎。”老高说,就在前一天晚上,他为了给刚插下秧的晚稻田灌水,忙到了半夜12点。他还牵头成立了大田畈种粮专业合作社和兴农植保专业合作社,让水田做到了机耕、品种、育秧、植保、管理、机收、订单、保险、农资采购和测土配方“十统一”,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
      老高算了一笔账:他的稻谷是卖给国家当储备种子的,价格是每公斤2.2元,今年早稻亩均产405公斤,除去780元的土地租金、种子、育秧、肥料等成本,每亩早稻还可以净赚100来元,加上200元左右的种粮补贴,每亩早稻可获益300元左右,605亩就是18万多元。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优质服务成就示范区
      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是如何懂得这么多种植技术,并在“坏年景”里取得了好收成?老高说,这是因为他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
      周爱珠便是这“许多人”之一。今年,衢江区被确定为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县,根据项目要求,区农业局落实了莲花镇东湖村、全旺镇楼山后村和高家镇大田畈村3个村作为粮食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面积2000亩。周爱珠是区农业局粮棉技术推广站的站长,从确定示范区前一段时间开始,她和站里的同事就开始频繁下乡了。
      从制定方案到确定田块,从3月19日的播种到4月9日的移栽,从移栽后的7天一查苗到“送科技”、“送服务”等活动,“周爱珠”们不知跑了多少次田间地头。“粮棉推广站里负责水稻生产的4个技术人员,个个都和我成了好朋友。”说起区农业局干部职工对自己的关心,老高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上个月农业局新调来的汪局长,上任才半个月,就已经来了两次了。”高荣根半开玩笑地说,农业局的人比他自己还了解他田里水稻的情况,大到土地流转、粮食订单,小到什么时候该除草,什么时候该治虫,他们都一清二楚。
      除了接受“送上门来”的服务,高荣根还“走出去”参加了不少培训班。老高说,今年上半年,他总共参加了农业系统举办的新品种新技术、高产创建、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不下10期免费培训班,“学到了很多新技术”。
      正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衢江区的早稻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收到了显著效果:不仅平均亩产达到了400公斤以上,3块高产攻关田平均单产为433.67公斤,其中最高一块田的亩产达到了446.01公斤。
    一个“标兵”带动一群“好兵”
      高产创建示范区,成了衢江区粮食生产的领头“标兵”。
      区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我们的想法是,通过示范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在粮农中树立科学管理的种植理念,从而带动全区粮食生产。”
      据悉,今年衢江区早稻种植面积为15.5万亩,同比增加0.52%,预计晚稻种植面积18.7万亩,同比可增7.22%。“面积上去后,要提高产量,就要发挥示范区的作用。”该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衢江区召开全区春耕生产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现场会,向种粮大户们介绍高荣根的种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该区还将示范区创建和粮食功能区建设紧密结合。在该区组织编制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中,记者发现了“在莲花镇东湖畈和全旺镇全旺畈各建设一个高标准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同时在杜泽镇杜泽畈和高家镇大田畈再建两个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计划,按每个粮食生产功能区有一个中心示范方的要求,衢江区广泛开展粮食高产示范活动,并明确专人负责指导,努力提高示范方产量。
      按照衢江区增产扩量增收计划,今年,该区将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8万亩,可实现年均亩增粮食50公斤以上,节约生产成本每亩60元以上,为农民增收55万元以上。
      在示范区这个“标兵”的带动下,我们欣喜地看到,一群粮食生产的“好兵”正在衢江大地上不断涌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