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健康养生

中暑、稻田皮炎、蛇伤

农民朋友,“双抢”季节要防这些

  据省气象台预报,预计未来5-7天,我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大部分地区将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日最高气温可达36℃-39℃,局部达39℃以上。专家提醒,遇到这样的天气,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朋友,除了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还要防止稻田皮炎、被蛇咬伤。
防中暑
  现在正值夏收夏种,农民朋友长时间在田间地头劳作,气温高,劳动强度大,如果不注意防暑降温,很容易中暑。
  中暑时,轻者头痛、头晕、心慌、两眼发花、全身疲倦;重者恶心、呕吐、皮肤灼热,体温高达40℃,严重时会出现说胡话、意识不清等,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对于轻度中暑的病人,应让病人脱离工作环境,平躺在通风、阴凉处休息,喝一些添加了食盐的清凉饮料,也可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成药,还可用冷水浸过的毛巾盖在病人身上,或用冷水擦身,并给病人扇风降温,身体会很快恢复。
  如果病人中暑昏倒,应立即把病人抬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的领子,用手指掐压病人的“人中”穴(鼻根下面的鼻唇沟上1/3与中1/3交界处),或用针灸的方法,针刺病人的“人中”穴和“合谷”穴(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同时在病人的头部、腋下、大腿根部等有大血管的地方放冰袋,或用冷水搓擦病人全身。
  农民朋友预防中暑,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高温期间在田地里干活,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最好早出晚归,中午多休息一会。为避免烈日曝晒,还可采取上午在西边干活、下午在东边干活的方式。二是烈日下劳动时,衣服应宽大、厚实,戴浅色宽边草帽等。在湿热环境下工作时,则应穿宽松、透气、色浅的衣服。三是尽可能创造一个隔热、通风、遮阳的劳动环境,如经常用水喷洒四周,架设凉棚遮阳;在室内劳动时,要打开门窗,还可用电风扇、排气扇使室内空气流通。四是劳动前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在高温下劳动的人,出汗多,所以,需要的水量比平时多。建议喝茶水或盐茶水,也可自制清凉饮料,如绿豆汤等。
防皮炎
“双抢”期间,田地里的农活非常繁忙,人们从早到晚泡在水田里紧张地劳动,很容易患上浸渍糜烂性皮炎(又叫稻田皮炎),也就是俗称的“烂手烂脚病”,一般女性多见。
  稻田皮炎在插秧时多见,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在高温的水田中浸泡,被浸软的皮肤又受水田泥沙等机械刺激和摩擦,以及化肥、农药等化学性刺激而引起。该病往往发生在下田劳动两三天或数周后,开始时仅有手指(或脚趾)的缝间皮肤出现浸软、发白起皱或肿胀的现象。如果不加注意继续劳动,则皮肤会一片一片地擦烂。
  预防浸渍糜烂性皮炎的措施有: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下田前,在手脚等浸水部位涂些护肤的油膏,如凡士林、稻田皮炎软膏等。收工后立即用清水清洗手脚,洗擦时不要用肥皂,擦干皮肤后用爽身粉、滑石粉等涂搽,保持皮肤干燥。在糜烂处可搽2%甲紫(龙胆紫)、鞣酸软膏或复方利凡诺软膏,可以起到止痒、消毒效果;也可用花椒或茶叶、甘草、食盐煎水,洗患处。
防蛇伤
  夏天也是蛇伤高发期,专家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下田或上山时,应穿好高帮鞋,戴好帽子,多加注意;经过竹林和杂草较多的地段时,要用棍子探路,大部分蛇在听到声响时会逃掉。
  人们万一被蛇咬伤,首先要冷静,不要惊慌乱跑,以免血液循环加快,加快毒素的吸收。其次应马上用茅草、布条等在伤口上10-15厘米处结扎,以阻碍静脉血回流,减慢毒素的吸收,并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注意不可长时间结扎,以30-45分钟松解一次为宜。然后尽力挤压伤口以排出毒血。需注意的是,被五步蛇咬伤后,切忌盲目放血排毒,以免伤口出血不止。
  经过以上处理可去除部分蛇毒,然后须及时到正规蛇伤救治医院治疗。
■小贴士
夏季常备防暑药品
  藿香正气液(水、丸、胶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湿和中之效。临床凡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现为感冒、呕吐、腹泻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在长途旅行、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可用此药预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中暑头痛、急性胃肠炎(呕吐、腹痛、腹泻)、夏季感冒与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开窍、调和胃肠之功效,多用于急救中暑昏迷者,昏迷者苏醒后即可停药。孕妇忌用。
  另外,用沸水冲泡夏桑菊颗粒、下火王颗粒以及菊花、金银花等代茶饮,对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本报综合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