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地理标志农产品遭遇

“成长的烦恼”

  “我家种的柚子比他家的好,凭什么要贴一样的标志拿出去卖?”对于农民这样的抱怨,让好不容易才将“南部脆香甜柚”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四川省南部县农业局果树站站长周光胜有些哭笑不得。
  去年5月,四川省第一批农产品获颁地理标志保护证书,一年后,艰难申报成功的喜悦逐渐被使用的焦虑替代。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证实,已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对相关标识的使用率并不尽如人意。
  不少农民对地理标志的认识有偏差。周光胜说,眼下柚子的销路很好,他们觉得贴不贴地理标志无关紧要。这让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教授有些担心:地理标志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要将农民组织起来,但现在看来,农民并不习惯这样的“抱团”。从目前已获得地理标志登记的使用情况来看,凡是效果不太理想的都有一个特点:没有实现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各自为政、分散经营让地理标志的合力很难形成。
  尽管地理标志的使用本身是免费的,但按照规定,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标识必须由农业部相关部门统一印制,使用者自然需要购买标识。不少地方政府对此有一些补贴,但由于农产品数量非常巨大,补贴资金杯水车薪,这也是造成地理标志使用率不尽如人意的一个客观原因。
  对此,合作社、农户和企业建议政府应该在地理标志使用初期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郭晓鸣则认为,扶持尽管十分必要,但建立地理标志使用各方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带动其主动的投入更为重要。
(摘自《农民日报》 胡彦珠/文 2010年7月20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