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浙江畜牧兽医

建设生态文明 畜牧业大有可为

——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张火法谈畜牧业生态化建设

  通讯员 黄立诚 本报记者 陈小平
  省委作出《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后,作为农业中轴产业、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的畜牧业备受关注。在新的形势下,我省畜牧业建设将会有哪些新的思路和举措?日前,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张火法就此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 者: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是近年来我省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几年的努力,成效斐然。现在省委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请问张局长,你们认为这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怎样新的要求?
  张火法:畜牧业是一个上连种植业、下连加工业的中轴产业,产业链长、环节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结合畜牧兽医工作的实际,我们感到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畜牧兽医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在工作上重在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继续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畜牧业生态化建设。借助农业“两区”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规模养殖与种植状态下农牧结合的机制和模式,进一步破解土地、环境等因素制约,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
  二是继续强化资源节约与保护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进规模化、设施化,重点建设和改造养殖场自动喂料、控温等设施设备,推广使用节地、节水、节料等省工节本和循环低碳技术,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出水平。
  三是继续强化健康安全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疫病防控和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创新重大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模式,推进畜牧业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环保型饲料,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记 者:那从具体任务来说,下一步我省在畜牧业生态化建设方面会有哪些新的举措?
  张火法:从2004年来,我省各地以农牧结合为主要特征的畜牧业生态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发展势头良好。
  这次省委《决定》中,提到要“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鼓励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和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畜牧业生态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将把畜牧业生态化建设作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予以推进。
  一是加快推进畜牧业区域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实施畜牧业“西进东扩”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设想:着力提升杭嘉湖平原主产区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巩固金衢绍等浙中地区畜牧业核心主产区地位,加快甬温台丽舟等浙东南地区现代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温台丽畜牧业,总量要从2009年占全省的16%提高到2015年的26%以上,确保我省主要食用畜产品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二是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农业“两区”建设、循环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农业“两区”建设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去,在畜牧类项目实施上,尽可能与农业“两区”建设对接,使农业“两区”建设真正成为畜牧业生态化建设的主战场。今年,我们将在农业“两区”中启动建设50个畜牧业主导产业园和精品园。
  三是确保完成“新811工程”畜禽排泄物年度治理任务。今年全省要完成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牛10头以上的4596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和25个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建设任务。目前,开工率只有30%,我们将与有关方面一起加强指导督查,确保完成任务。同时,探索和推广存栏100头以下生猪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模式。
  记 者:方向指明了,任务清晰了,请问张局长,你们又如何来确保这些工作顺利推进?或者说,在创新机制方面,你们有哪些设想?
  张火法:从我省这几年的实践来看,畜牧产业组织不同主体间利益分割已成为制约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问题。省委书记赵洪祝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动力。”联系畜牧兽医工作实际,当前,畜牧业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动力”的关键点是畜牧产业组织化的机制创新。下一步,我们将力争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以合作化提升产业化。重点是构建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等畜牧产业内部不同主体间利益共享的合作化机制,通过主体的合作,产业链的整合,加快调整目前畜牧产业化组织中畜禽养殖与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主体间以买卖关系为主要形式的利益格局,通过产业内部主体的合作化提升畜牧业产业化。
  二是以合作化巩固生态化。按照《决定》中指出的鼓励使用有机肥的意见,进一步出台政策,深入探索建立畜禽养殖主体与种植主体间的合作机制,建立不同主体共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机制和模式,通过产业外部的合作化巩固畜牧业生态化。
  三是以合作化实现专业化。在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中,我们重点要把原料采购、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等从养殖环节剥离出来,建立由这些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社,在主体合作、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专业化生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