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竹子也能

“挑大梁”

——

  —
竹产业

型升

述评
  竹子为何能在世博会上大放异彩?德中同行之家的设计师马库思·海因斯多夫到过很多国家设计建筑,他的回答一语中的:竹材可以表达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符合当今世界潮流,也切中了世博会主题。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竹子王国,竹类资源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竹材工业化加工利用的规模和水平都居世界之首。但我们没法骄傲,作为世界上利用竹子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现在我国却称不上竹消费大国。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对竹子的认识还是比较有限的,甚至有误解,我们亟须再认识竹子。
对竹产品需要消除误解
  竹产品中最大宗的是竹地板。我国是竹地板生产大国,但产品60%出口,欧美发达国家是主要消费国。国内竹地板消费为什么不热?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大同小异:国内很多消费者对竹地板存在误解。
  误解之一:竹地板易发霉、虫蛀、开裂。千百年来,在我国,竹子曾长期停留在原竹利用和手工编织制作农具、家居用具等初级利用阶段,竹材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容易发霉、虫蛀、开裂。张齐生院士介绍说,现代工业技术已经完全解决这些问题,竹地板在我国北方地区也可长期使用,我国的竹地板大量出口欧美,也能适应那里的气候条件。
  误解之二:竹产品是低档货。不少人认为,和实木制品相比,竹材制品档次低,摆不上台面。但实际上,随着技术进步,竹材完全可以造出高档产品。比如采用竹子重组技术制作的重竹仿古家具,甚至摆进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2008年奥运会期间在北京的办公室。再譬如,耐克德国公司和IBM欧洲公司办公楼用的是竹地板;奔驰、宝马汽车的内饰也选用了竹产品。
  误解还有不少,消除误解需要一个过程。了解、体验到消费是最好的消除误解的办法。
竹产业需要内外兼修,两条腿走路
  竹消费需要宣传引导,企业责无旁贷。“由于我国竹产品在海外备受青睐,很多生产企业重外销轻内销,大多热衷于做贴牌出口,利润虽微薄,但相对稳定,对国内市场的开发远远不够。”安吉县竹产业协会会长胡正坚说。
  竹业产值占到全国五分之一的安吉,竹产品70%出口。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后,很多企业开始转身:加大投入,创品牌,拓内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开始更多地研究内需,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大国内市场营销力度。”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兴告诉笔者。
  最让陈永兴苦闷的还是消费者不买账。为此,永裕已在杭州开设了第一家全竹低碳家居生活体验馆,更多的体验馆建设计划也在制定中。
让“竹消费”热起来,我们还需做什么
  竹消费理念的形成需要提高认识,也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
  陈永兴告诉笔者,竹制品加工企业要抱团闯国内市场,让更多的消费者正确认识竹产品,继而更多地消费竹产品。为此,张齐生院士组织42家企业成立了中国品牌竹地板企业联盟,通过采取宣传、营销等措施,加强对消费者竹消费理念的引导和培育。
  竹消费理念的培育,政府的作用相当关键,能做的事情也很多。比如,能否将竹地板等竹制建材列入建材下乡目录;能否像支持小排量汽车消费那样支持竹消费……
  要让竹消费热起来,关键还是要靠消费者买账。消费竹产品,就是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就是为节能环保事业做贡献。多用竹,就可以少用木,少用塑,少用钢,就可以让生活更美好,让世界更美好。 (顾仲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