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鎏琰
日前,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屏山村莲农黄赵云夫妇正在宣莲田里高兴地采摘莲蓬。今年,宣莲的价格涨到了每公斤60元,被当地农民称为“致富莲”。 李小波 摄
2010年已过半载。半年里,面对连续大雪冰冻、低温阴雨、强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袭击,面对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困扰,面对农产品出口技术壁垒加重的不利影响,我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继续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认真落实助农增收“八项计划”,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上半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实现8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311元,同比增长13%,其中来自一产的现金收入1621元,同比增11.3%。
农民增收来之不易
【画面】 虽然2000亩早稻要到20日左右才能收割,但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东湖村种粮大户杨红卫近日已开始忙碌起来,联系收割机、准备晚稻生产等很多事情都等着他去做。“上半年虽然灾害天气蛮多,但由于防灾措施跟上,早稻每亩750公斤以上的产量还是没问题的。”杨红卫自信地说。
“今年我省的春粮实现了‘双增’。”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春粮面积264.3万亩,总产59.2万吨,分别比去年增3.8%和1.1%。
不但粮食生产稳中有升,经济作物也效益喜人。据了解,今年我省春茶产量虽然比去年减少15%,但产值达到69.2亿元,同比增4.1%,实现减产不减收;全省新发展果园面积18.4万亩,同比增19.9%。
这一良好的局面得益于一系列促农增收举措的落实。今年我省的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对粮食生产,各级共安排、落实扶持资金11.6亿元,省、市、县三级资金分别比上年增加14%、13.3%和33.9%。我省农业部门还积极实施品质提升、增产扩量、市场营销、省工节本等助农增收“八项计划”,组织开展“千名高级专家万名农技人员服务进乡村行动”,千方百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有保障
【画面】 从6月初葡萄采摘以来,台州路桥区蓬街镇、台州农垦场等几个葡萄产区就一直非常繁忙,一箱箱包装精美的葡萄装好车向上海、杭州等地市场进发。今年,路桥区所有的葡萄生产都实行了产地100%准出管理和可追溯管理。6月中旬开始,路桥区进入上海市场的葡萄全部实行免检。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工作。”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上半年,我省农业部门专门组织了种植业产品、农资产品、饲料、生鲜乳、兽药及兽药残留等5项专项整治活动,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并配合上海世博会召开,全面开展“助世博、保安全”专项监管行动,落实供沪农产品备案和产地准出制度,确保100%纳入监管范围。
今年以来,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全省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20个、绿色食品80个,省级例行监测综合合格率都较往年有所提高。
“两区”建设加快推进
【画面】 在温州龙湾区永兴街道农业园区内,农民们正在忙着田间管理。“土地已经流转给了企业,我按年收租金,还每天在园区打工,按月领工资!”当上了农业工人的永兴街道五溪村村民蒋向国乐呵呵地说。和蒋向国一样,园区内还有100多位村民,他们是既当“业主”又当“雇工”。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2010年是我省推进“两区”建设的关键之年。上半年,我省各级农业部门主动“出击”,与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研究“两区”建设内容,指导“两区”建设规划编制,整合集聚机关资源,有力地推动了“两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目前,我省“两区”建设总体进展顺利,截至6月底,全省共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28个,面积16.5万亩;在建功能区453个,面积55.6万亩。全省已有8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并按照创建标准确定了首批25个和第二批5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区创建点。“两区”建设全面提升了我省农业发展水平,仅杭州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就带动了该市80万亩晚稻生产,促农增收3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