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经

一项技术“拯救”了鄞州蔺草业

  6月30日,宁波市鄞州区凤林村周序国种植的600亩蔺草基本收割完毕。“今年蔺草田全部套种了晚稻,废草用不着一把火烧掉了。”周序国开心地说,这一直播技术既生态环保又省工省本。
  宁波市鄞州区一项生态直播技术,“拯救”了一个种植面积近十万亩的大产业,并通过省工节本实现增收增产,同时,还在全市范围内创新了低碳、生态的农业技术。经过鄞州区农技站近五年的研究攻关及推广,如今,蔺草茬晚稻废草覆盖生态直播栽培技术已在宁波市得到广泛应用,仅2009年,推广面积就达7.09万亩,年增效益1339.3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等烟尘排放近3万吨。
一项直播技术,破解一道难题
  蔺草种植,在宁波已有1200多年历史,并闻名全国。近年来,该市蔺草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0万亩左右,产值约10亿元,年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蔺草成了宁波市一个重要的外向型农业主导产业。
  蔺草作为鄞州、奉化、江北部分农民的致富草,也带来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由于蔺草收割时,有大量未达到标准长度的废草(即90厘米以下的短草),被遗弃在田间。这些废草焚烧时产生大量的烟雾,对当地栎社国际机场的飞机起降及路上交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严重时烟雾甚至会波及宁波市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多年来,政府部门也一直想解决这一难题。出于对环境和民生考虑,宁波市在本世纪初曾计划将蔺草企业外迁,蔺草退出主导产业之列。若此举措实施,一个涉及十万亩种植面积的庞大农业产业,将面临人为湮灭的窘境。
  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鄞州区农技站从2005年开始,着手探究蔺草茬晚稻废草覆盖生态直播栽培技术,并制订《蔺草茬晚稻废草覆盖生态直播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宁波市地方标准,一举破解了这一技术难题,该技术在国际上亦属首创。
一次生态攻关,串联两个产业
  据当地农技人员介绍,蔺草茬晚稻废草覆盖生态直播栽培技术的突破,得益于一次偶然的尝试。2004年,鄞州区一家蔺草企业在缺秧的情况下,直接在蔺草田播种晚稻,结果晚稻生长正常。这样的结果给了农技人员以启示,蔺草茬晚稻废草覆盖生态直播栽培技术也应运而生。第二年,鄞州区农技站在洞桥镇250亩蔺草田里试验示范该技术,获得成功。2006年该技术推广到鄞州的古林、石碶等乡镇,以及奉化、江北等地。2007年,宁波市蔺草茬套直播晚稻面积达到1.22万亩,并建立高产示范方7个,示范面积1500亩。
  据介绍,实施蔺草茬晚稻废草覆盖生态直播栽培技术,是在蔺草尚未收割前,就把晚稻种子撒播到蔺草田里。蔺草收割后,废草就如稻草还田一样,成为晚稻田的有机肥料。同时,蔺草废草的覆盖,还自然阻止了稻田杂草的生长,减少了除草剂的施用。
  这一技术的探索成功,直接串联起蔺草和晚稻两大主导产业,在省去蔺草焚烧污染环境这一环节的同时,做到了两大产业的无缝对接。
一种低碳举措,彰显三大效益
实践证明,实施蔺草茬晚稻废草覆盖生态直播栽培技术,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2008年到2009年,宁波市累计推广蔺草茬晚稻生态套直播面积12.57万亩,共新增效益1789.28万元,涉及鄞州、奉化、江北、余姚四地近万农户,并达到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目的,为宁波市蔺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据农技部门测算,实施生态直播,减少了土壤翻耕环节,节省了柴油和化肥施用,每亩节本145元左右;实行废草覆盖,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氮肥用量比常规手插减少20%以上,实现养分的循环利用,比手插栽培增收50%以上,每亩增效近185元;每亩可减少因废草焚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烟尘450公斤,每年可减少烟气排放约3万吨,改善了大气环境,消除了交通隐患,让城乡居民避免了烟尘侵扰。
一个技术标准,涵盖四项创新
  鄞州区农技站通过不同栽培方式对比、品种对比、不同播种量、不同共生期、再生蔺草及杂草防除等的试验,以及田间小气候分析、蔺草废草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探索出蔺草茬晚稻废草覆盖生态直播栽培技术,实现了四项技术创新。
  首先,在国内,以前也有人研究过蔺草茬晚稻免耕直播技术,但没有解决废草焚烧问题,而鄞州区农技站首次提出在蔺草收割前套播晚稻,然后用废草覆盖晚稻实行全量还田,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其次,他们通过研究蔺草茬生态直播晚稻的田间小气候特点,以及生态套播晚稻根系生长与倒伏性的关系,丰富并创新了相关技术依据和理论知识。第三项创新是鄞州区农技站制定了《蔺草茬晚稻废草覆盖生态直播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这项标准属国内首创,其内容涵盖了田块准备、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及催芽、播期与播量、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割等七个部分,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快速推广。此外,由于蔺草茬晚稻废草覆盖生态直播栽培技术具有原创性,鄞州区农技站首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