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农家顾问

戴良方:身家百万的大学生农民

  近几年,一个名叫戴良方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媒体上,他就是宁海县深甽东岙上坑自然村第一个成功培育猕猴桃的大学生农民。
农博会上结缘猕猴桃
  1995年,大学毕业后,戴良方一直在四川从事销售工作,因为在大学里学的就是市场营销,可谓学以致用。2002年,戴良方在成都举行的一次农业博览会上遇见了红阳猕猴桃,由此他的创业之路发生了改变。
  在此之前,戴良方一直喜欢看书,喜欢思考,梦想着干出一番事业。直到这次走进农博会,品尝到口感一流、清新香甜的红阳猕猴桃,戴良方的思路一下被打开了。他意识到,农业也许是一个自己可以尝试的行业。回家后的戴良方马上上网查看相关信息,并做了一次市场调查。他发现,市场上红阳猕猴桃不多,产品供不应求。戴良方下定决心,种植红阳猕猴桃。随后,戴良方依靠自己做销售建立的关系网,走访了四川几个猕猴桃基地,最后从其中一个基地引种了1亩猕猴桃。
一波三折回家当农民
  满怀兴奋的戴良方,回到家里却被泼了一盆冷水。父母怎么也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跳出农门,又要跑回来当农民的现实。火冒三丈的父母把戴良方带回来的猕猴桃树苗扔到了田野上,这一扔就是3个月。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戴良方并不怨恨自己的父母。他说,经过七年打拼,当时自己已创立了公司,从一个普通的销售人员奋斗到了公司经理,年收入达10多万元,在村里也算是个有出息的读书人了。扔下好好的工作不干,回家当农民,一般人都接受不了,更何况含辛茹苦把自己培养成才的父母。但诚心要做一番事业的戴良方还是千方百计地说服父母。
  那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也就是2003年1月份,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缠,戴良方的父母找了一块家里最好的土地,种下了这一亩猕猴桃。让戴良方惊喜的是,放了3个月的猕猴桃树苗,竟然都还活着。猕猴桃顽强的生命力,让戴良方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但父母还是强烈反对他回家当农民。没办法,戴良方只好采取迂回的策略,实施自己的猕猴桃事业。
  从种下到产出,猕猴桃需要两到三年的成长期。戴良方的第一步计划是以商养农。他先是在宁波开了一家礼品店,但因遭遇非典,礼品店无人问津,8个月赔了七八万。接着,他又回到深甽,帮一个朋友管理厂子,但也没有给他带来多少财富。
  2005年,戴良方的事业出现了转机。三年前种下的猕猴桃成熟了,一亩地虽然只产出了250公斤,但市场反响良好,售价达每公斤40元。之后,戴良方辞去工作,回村承包了100多亩高山蔬菜基地。当年,原本能卖到10多元一公斤的高山茄子,价格跌落到几分一公斤,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后来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上百亩茄子烂在基地里,一下子就亏损了7万元。但这一年的猕猴桃却长势良好,一亩地赚了5万多元,弥补了不少损失。
  这时,戴良方的名声开始传播开来,他种植的猕猴桃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不少人纷纷找到他的基地,要求提供猕猴桃树苗。这为戴良方的第二步计划奠定了基础。戴良方的目标远大,他不仅希望自己做个成功富裕的农民,也希望带动当地农民发家致富。2008年,他投资20万元,兴建了高科技育苗中心和冷库,年育苗达20万株,可供2000亩果园种植。这些树苗给戴良方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为了梦想重返城市
  今年,戴良方跳出农村,重返城市,在创业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他来到宁波镇海,投资500万元,建立了一个精品水果展示园。
  在宁海深甽创业时,戴良方困惑于人才的流失。他的猕猴桃基地里,招来的大学生来了又走,最长的一个也只待了3个月,因为没人愿意在深山冷岙里干活。他说,镇海的精品水果展示园将是公司的总部,城市是信息、人才集聚的地方,能够得到更好的机遇。除此之外,戴良方还在鄞州承包了上百亩基地,他说:“三个基地就像是一个建筑的三个地基,将支撑起我所有的创业梦想。” (王银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