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毛豆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毛豆又是我省主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近日记者深入毛豆主产区,了解毛豆产业的发展走势——
本报讯 (记者 俞廷尚实习生 葛雯斐)这几天,位于杭州萧山区坎山镇的杭州水良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一车车水灵灵的青毛豆被运往加工厂,把合作社理事长钟水良忙得不亦乐乎,“今年的毛豆价格一直不错,这几天每公斤还能卖到3元左右,这个价格能让我小赚一笔。”与钟水良一样,今年脸上“写满”开心的毛豆种植户不在少数。
今年行情真不错
杭州市萧山区是我省重要的毛豆生产基地,产区主要集中在围垦。来自萧山区农业局的信息显示,今年该区春播毛豆的面积在13万亩左右,平均售价至少比去年提高50%以上。“根据这几天的调查,毛豆产地收购价每公斤在2.6元左右,大大高于去年。”萧山区农业局农业科科长应金耀告诉记者,去年,萧山毛豆出现大面积滞销,价格最低时每公斤收购价只有1.5元,相比去年,今年种植户增收已成定局。
由于今年上半年气温相对偏低,导致毛豆上市期普遍推迟1周左右。连续阴雨又造成蔬菜价格普遍上涨,毛豆价格也水涨船高。除此之外,种植面积下降致使产量减少,也是引起价格上升的一个因素。以萧山为例,今年春播毛豆面积就比去年减少了近2万亩。
浙江良渚蔬菜市场的价格监控显示,7月1日,该市场毛豆的批发价为每公斤3.7元,而去年同期的价格只有1.6元。
出口市场被看好
据了解,毛豆是我省主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在蔬菜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省以速冻或保鲜等方式出口的毛豆产值超过1500万美元。近年来,日本、欧美等国外市场对毛豆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毛豆已成为我省蔬菜出口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去年我们公司的毛豆出口量在1000吨左右。今年,到目前已接到订单1000吨,总的出口量肯定超过去年。”奉化大埠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傅大方告诉记者,随着国外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这几年毛豆的订单逐年上升。
海通食品公司产品基地负责人王巍告诉记者,海通近几年毛豆出口量按每年近20%递增,去年在3000吨左右。“浙江产的鲜食毛豆在国外市场有相当明显的优势,市场前景看好。”
发展瓶颈待破解
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毛豆是我省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居全国首位。但是,毛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应金耀告诉记者,毛豆人工采摘的高成本,加重了产业发展的负担。据调查,今年在萧山区的毛豆主产乡镇,每公斤毛豆的人工采摘成本在1元左右,比去年提高了0.3元。采摘成本的增加,削去了毛豆种植中的一大部分利润。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今年钟水良所在的合作社减少了毛豆的种植面积,转而种植其它蔬菜。“采摘成本太高了,要是能机械化采摘就好了。”钟水良说。
为降低毛豆采摘成本,2005年,海通集团率先在国内引进了大型豆类采摘机,每小时采摘10亩的速度,大大减轻了成本。但王巍认为,该机器200多万元的价格,不是普通农民都买得起的,毛豆机采技术要普及,还需要再加大研究。
除人工成本相对偏高外,毛豆品质下降、病虫害多发也成为制约我省毛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王巍介绍,近年来,海通公司毛豆基地的豆荚螟、锈斑病发生呈上升趋势,由于豆荚螟的存在,该公司目前已不再种植秋季毛豆。“现在国外订单都明确规定,每13公斤毛豆中,豆荚螟的数量必须少于1条。”王巍说,随着国外客户对毛豆质量要求的提高,克服毛豆病虫害已迫在眉睫。
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龚亚明认为,随着主栽品种“台湾75”性状的退化,我省急需推广应用类似“浙农6号”这样的替代品种,提升毛豆品质和抗病能力,打好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