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诗画江南,山水浙江。”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多山、多林的省份,我省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区位优势。近些年,勤劳智慧的浙江人民,采用办森林节会等方式,用力吆喝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森林公园,靠卖“氧气”换来“真金白银”。
森林旅游收入每年增37%
据省林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省森林生态旅游业年收入达到184亿元,年接待旅客7250多万人次;近5年的森林旅游年收入平均以37%左右的速度增长,森林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据悉,全省现有森林面积8766万亩,森林覆盖率60.5%,至2009年,已建森林公园104个(其中国家级35个)。在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林区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仅4年时间就有164家通过了省级林业观光园区评定。
森林旅游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优势凸显。以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其森林覆盖率为88.32%,有2024种植被,水体质量达到国家1类水质标准,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大于1万个,而在城市中每立方厘米仅有100个左右。森林旅游区已成为都市人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近年来,我省因势利导,把发展森林旅游业作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来抓。省里在出台《关于加快森林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同时,制定了《浙江省森林旅游区质量评定管理办法》、《浙江省森林旅游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根据森林旅游的特殊性,引入了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噪声控制、空气负离子含量、舒适旅游期各项生态环境及保护指标,把生态环境价值转化为产业优势。
至今,全省森林公园累计投资超过100多亿元,已通过省级森林旅游区质量评定18个(其中五星级森林旅游区有4个),各森林旅游区综合接待能力明显提高,服务、管理等软件水平进一步提升。
温州去年揽金逾10亿元
走进山水温州,体验森林旅游,已成为当前温州市民假日休闲旅游的热选。去年,该市森林旅游共揽金10.28亿元,游客接待量达到了380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加了44.8%和26.6%。
温州森林公园前身大都是位于穷乡僻壤的国有林场,上世纪90年代初,温州国有林场开始寻求变革,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1990年,全市第一个森林公园——雁荡山森林公园挂牌成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2个省级森林公园、8个市级森林公园、11个省级林业观光园区,加上适度开展森林旅游的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规划总面积达59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0%。
近年来,温州市森林公园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3亿元,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得到了提升。政府部门还对获得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获得省级森林公园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
不走寻常路的温州人把森林旅游融入大旅游中,精心打造森林旅游品牌。2007年到2009年,温州市多次举办森林旅游节,使森林公园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森林旅游品牌效益日益明显。举办首届森林旅游节的龙湾潭森林公园当年游客数提高了3倍,门票收入达到113.3万元,是上年的5倍多。
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全市国有林场实现了“完美转身”,从“砍树卖木头”到“种树卖生态”,在铜铃山、龙湾潭等森林公园,林业工人已放下斧子,依托森林旅游,走上致富之路。
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他们积极参与森林旅游服务业,并带动山区以竹雕、根雕、竹木玩具、竹餐具、竹炭、竹席以及茶叶、中药材、花卉盆景等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森林旅游使他们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卖木头”转向“卖空气、卖生态、卖景观”。
随着森林旅游开发的深入,温州市对各个森林公园作出功能定位,开发出森林浴、野外探险、动植物考察、野营漂流、攀岩登高、丛林徒步等项目,以体验、教育、健体等为主题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倡导人与自然相融的旅游理念。全市力争到2015年,森林公园和森林生态旅游点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亿元。
在今年温州市“两会”期间,温州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分别提出了要求设立温州森林旅游日的建议和议案。在不久前召开的温州市森林休闲协会全体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的5月19日确定为温州森林旅游日。
据介绍,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徐霞客是开创我国山水旅游的鼻祖,被誉为“游圣”,用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作为温州森林旅游日,有利于弘扬徐霞客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不畏艰险的品格,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同时,5月是温州最适宜开展森林旅游的季节,且“5·19”是“我要走”的谐音,希望大家都到森林公园走一走。
绍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眼下,在江南古城绍兴,森林旅游已成为热门词汇。诸暨五泄国家森林公园、绍兴县兰亭国家森林公园、新昌七盘仙谷等,每年让成千上万游客沉醉其中。
盛世兴林。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绍兴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业发展“战功”赫赫。尤其是近年来,林区观光游、金秋赏桂游、漂流探险游、农家休闲游……新的旅游产品不断推出,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在绍兴基本形成。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14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家。去年,全市实现森林休闲产值18.3亿元,森林旅游业成为林业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绍兴大香林地区自五代十国起开始种植桂花,但这里的古桂花林鲜为人知。2006年,绍兴县斥巨资对大香林景区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引进了国内外60余种桂树,建成“万桂园”。景区建成后,带来了不菲的效益!一到金秋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循着百年桂花的幽香慕名而来,尤其是去年“十一”黄金周,17万游客寻桂而至,大香林成为绍兴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最多的景区。景区还带动了相关产业,致富了当地百姓。
一片古树林的成功转型,让绍兴森林旅游尝到了甜头。富盛生态史林、平水江古越文化森林旅游集聚区、王坛香雪梅海、稽东千年香榧林、诸暨东白山旅游区目前正致力于打造森林旅游的“拳头”产品,逐渐形成绍兴森林旅游新的增长极。
绍兴市政府也于去年出台了《加快发展森林休闲旅游业的意见》,计划从2009年开始至2012年,市财政每年调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森林休闲旅游业发展。
宁波走向生态城市
早在七千年前,河姆渡先民就重视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并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活动,先民们自然、和谐的劳动、生活场景,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生态和谐典型。2010上海世博会上,唯一的乡村馆——宁波滕头馆以“城市化的现代乡村,梦想中的宜居家园”为主题形象,将滕头现实中的“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生态、和谐美景搬进了世博展馆。从七千年河姆渡走来,走向人类的未来城市,宁波备感责任重大。
据悉,目前宁波市已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114个、市级绿化示范村618个、省级森林城镇两个、市级森林城镇4个,涌现出全球生态百佳滕头村、森林公园黄贤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溪口镇和四明山镇、古林镇等一批森林环抱、绿云如染的新农村。
该市大力发展森林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利用城市森林天然氧吧,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8个;引导以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开发建设以休闲观光林特产业园区和农家乐为特色的森林旅游,森林旅游已成为不少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2009年,全市森林旅游景点接待游客达647.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