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林业

创建森林城市不仅仅是种几棵树

  宁波市副市长 陈炳水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各地积极开展森林城市(城镇)创建工作,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今日起,《浙江林业》专刊推出“市县领导谈森林浙江与生态文明建设”专栏,敬请关注。
  在今年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开幕式上,宁波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国家森林城市是目前评价一个城市绿化的最高荣誉,是一张含金量很高的名片。宁波尽管已拥有许多国家级的荣誉,但在地球生态、气候变化愈来愈备受关注的今天,生态成就具有无法比拟的重要地位。同时,森林城市创建也不仅仅是在城市里种几棵树,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森林生态、森林文明、森林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这对于宁波城市内涵的深化和充实也具有重要意义。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促进宁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空间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生态容量有多大。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也曾经说过,生态资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增加国民福利的三大资本之一,这说明,经济发展,离不开生态资本的有力支撑和推进,资源节约型、资源保护型、资源增长型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有效途径。抬头见绿、移步见景的城市森林,不仅为市民营造了一个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更重要的是,城市周边和城郊地区形成的效益产业带,“一村一品”发展起来的庭院经济,以及主导林特产业基地建设等等,在贡献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宁波在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力求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拓展绿化空间的文章。从2005年以来,坚持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千里海疆、万顷屏障”。2008到2015年,全市沿海防护林体系总建设面积将达7万公顷。同时,齐步推进区域内平原、村镇、城区绿化,全市城区绿地总面积达12571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857公顷,城区绿地率34%,绿化覆盖率37.5%,人均公共绿地10.31平方米,基本形成了“绿环护城、绿轴穿城、绿园映城、绿链网城”的森林绿地格局。二是做好构建和谐人居环境的文章。把自然生态、绿色活力等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理念,注重常绿与落叶搭配,注重树、花、草搭配,注重乔、灌搭配,建设以乔灌木科学结合的复层结构的城市森林绿地,相继建成了无数常年绿色、四季有花、芳香四溢的长廊、公园、广场和社区。三是做好完善生态网络的文章。涌现出全球生态百佳滕头村、森林公园黄贤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溪口和四明山镇、古林镇等一批森林环抱、绿云如染的新农村。着力构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景观林带,初步形成了“一路一景”、“一路一品”的绿色通道新格局。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0%,建成各级森林公园18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