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合作社之家

大田里走出来的全国劳模

——记嘉兴市褚大姐甜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褚富宝

  •   她,一个农家妇女,年近50岁,却成功创办了嘉兴市首家甜瓜专业合作社;她,文化程度不高,却靠着坚持不懈、勇于创新,摸索出了颇具特色的“万元千斤”种植新模式;她,自己富了不忘乡亲,积极带动并热心扶持周边群众共走富裕路。她,就是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余西村种植大户、嘉兴市褚大姐甜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褚富宝。日前,这位从大田里走出来的全国劳模,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大会表彰。
    艰辛创业:靠坚持铺平道路
      夏日的田野,艳阳高照。余西村的褚大姐甜瓜基地里,空气中飘荡着缕缕瓜香,甜瓜喜获丰收,褚大姐一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然而,回想12年来的艰苦创业路,褚大姐的脸上悲喜交集。
      1998年11月,看到别人种瓜赚钱,毫无经验的褚富宝也开始尝试种植大棚甜瓜,在4亩地上搭起了3个毛竹大棚。温度如何,瓜长得怎样,盖了几个草包……从1998年12月8日开始,褚富宝每天都会写“种瓜日记”。瓜一点点长着,看似很顺利,可就在1999年3月的一天,褚富宝的“种瓜日记”忽然写不下去了。
      由于连绵阴雨加上技术欠缺,褚富宝的3个瓜棚,有1个倒塌,2个瓜棚内的瓜没种好,忙忙碌碌几个月,不仅没赚到一分钱,连人工费和本钱都赔进去了。褚富宝想到了放弃:“真想一把火烧了瓜棚!”
      这时,家人给了她最大的鼓励:“再干一年,不行再撤。”好在剩下的甜瓜在市场上卖得不错,褚富宝终于扭转心情,决定继续摸索,“我想看看自己到底行不行!”
      于是,高中没毕业的她,开始不断地摸索技术,引进品种,精心伺候,科学管理……终于,付出赢得了回报。2000年,还是这3个大棚,褚富宝赚了1万多元。渐渐地,褚富宝越种越顺,越种越起劲。2006年,大棚增加到50亩,2009年又扩大到200亩,简易的毛竹大棚也升级成了结实的钢架大棚。
    勇于创新:靠转型做大产业
    《西瓜甜瓜南瓜病虫害防治》、《新编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5本种植专业书籍静静地“躺”在褚富宝的床头,每本书中都有一页的页脚被折起当作书签,其中有两本已被翻得卷角。
      在村民们看来,褚大姐是个爱学、会学、肯钻的人。上海、苏州、桐乡……她跑过了周边很多地方的新华书店,而农技书架都是她最熟悉的地方。
      在给自己不断“充电”的同时,褚富宝还萌生出了把种瓜农民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的念头。2006年3月,在省下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的帮助下,褚富宝成立了褚大姐甜瓜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褚大姐”商标,实行统一培育、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规范运作。如今,“褚大姐”这块牌子越来越响亮。2007年,褚大姐甜瓜专业合作社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双认证,并被认定为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年又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其生产的甜瓜被认定为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如何创新种植模式,也是褚富宝和社员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一个大棚,冬春季种植大棚西甜瓜,夏秋季再接着种植晚稻,水旱轮作后甜瓜的病虫害少了,品质更好,而瓜田肥料足,种植晚稻时就不用再施肥料,种出的稻米格外香。这样一来,全年平均亩收入有1.3万余
      元,每亩地产出的“瓜田米”也有500公斤左
      右——褚大姐甜瓜专业合作社成功实践了“万
      元千斤”模式。
      此模式还带来了一个意外收获——走
      出了一条新型的农民就业渠道。随着合作社
      种植规模的日益扩大,农村土地流转后,
      一些原本是干农活好手的中年农民却没活可干,于是褚富宝尝试让他们来合作社种瓜。经过几年发展,褚大姐甜瓜专业合作社的种植规模扩大到600余亩,受雇农民多时达到40余人。
    帮扶乡邻:靠责任带动致富
    “褚大姐是我们村民的贴心人!”余西村村民谈起褚富宝无不交口称道。
      胡玉林是褚富宝的一户邻里,由于家境贫寒,老大不小了才娶了个云南姑娘进门。因日子过得紧巴,夫妻俩还隔三岔五拌嘴。褚富宝决定教胡玉林种瓜,帮助致富。胡玉林种瓜没本钱,褚富宝就帮着想办法。2004年11月,她东拼西凑了2万多元,在自家承包的50亩瓜田里帮胡玉林家建了两个钢管大棚,开始手把手教胡玉林夫妻俩种瓜。到2005年4月,胡玉林家种的甜瓜卖了2.5万元,除还掉借来的本钱,胡玉林还买了一辆拖拉机。
      今年54岁的沈贵根说,直到去年跟着褚富宝种甜瓜,他才开始真正过上好日子。在没种甜瓜之前,沈贵根在工厂打过零工,也开过农用车,收入非但不高,由于空闲时间多还喜欢上了“小搞搞”,成了“赌迷”。从此,外面输钱和家里争吵就成了家常便饭。“想不想跟我种甜瓜呀?”“我行么?”“只要改掉坏毛病,肯干,一定行!”
      那时,褚大姐甜瓜专业合作社办公房正在建造,沈贵根的农用车正好在帮忙拉建筑材料,褚富宝和沈贵根慢慢熟了起来,得知他的情况后,褚富宝决定拉沈贵根一把,教他种甜瓜。
      去年,沈贵根在褚富宝的帮助下,成功地种了两个大棚的甜瓜,一年收益将近3万元。而忙碌的劳作,也让沈贵根彻底改掉了赌博的不良嗜好。
      褚富宝致富不忘群众,发起成立了褚大姐甜瓜专业合作社后,已帮助2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褚富宝的带领下,本村的、邻村的有意种植甜瓜的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社员从刚成立时的7人增加到目前的150人,西甜瓜的种植面积也扩大到600多亩。在余西村,一个颇具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甜瓜基地已经形成。
      但褚富宝深知,要种好甜瓜,光靠埋头苦干不行,必须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因此每年她都会为合作社社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在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她还自己拿出2万元,在并不宽敞的合作社办公室里建起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培训站点,制定了学习计划和制度,为搞好合作社技术培训、提升社员素质提供了保障。 (本报综合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