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省畜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三年,技术辐射千家规模场

  本报讯 (记者 王美华)近段时间来,江山市绿业有限公司隔三差五就会有一批生猪运往上海,丰富世博会菜篮子。该公司技术主管周林告诉记者,他们的生猪能跨过世博会的“高门槛”,省畜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帮了大忙。
  原来,在该平台的帮助下,这家公司引进了先进适用的生猪健康环保养殖生产和高效疫病防控等技术,尤其是开展了病原检测诊断、血清抗体水平定期监测、药敏试验筛选防治药物等工作,使猪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控制在5%以内。近年来,我省畜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饱受品种质量、疫病风险、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制约。为此,2006年11月,我省启动了省级畜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省农科院牵头,浙江大学和省畜牧兽医局为核心成员单位,联合全省畜牧产业主要龙头企业共同建设。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该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共在全省示范畜禽科技重大成果10余项,推广优质种畜禽800多万头(羽),推广先进适用技术37项,为全省244家畜牧、饲料和加工企业提供了技术依托和技术咨询,并向1000家以上规模养殖场(户)作技术辐射。通过整合资源,建成了畜禽育种与健康养殖研发、疫病防控研发、畜产品加工与安全研发、技术推广服务4个中心,并与企业联手,建立了猪、禽、草食家畜3类科技产业链基地。
  三年多来,平台各级服务体系免费诊治畜禽疾病3000多群次,开展重要病原监测、畜禽性能及饲料成分检测服务28266项次,帮助畜牧龙头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5项,开展科技培训150场次,举办技术咨询390场次,举办学术会议53场次,在36个欠发达乡镇开展了40多期山区海岛发展特色畜牧业农民培训班。
  同时,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4项,27项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其中,“规模化猪、禽环保养殖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另有4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通过畜禽品种审定2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5项,有37项科研成果实施转化,培养与引进博士后、博士25人,培养硕士46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